菖蒲,一生清流
一壶茶、一缕香、一床琴、还有一盆菖蒲,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其中,菖蒲以其“耐苦寒,安淡泊”、“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气,无富贵之态。”的特点脱颖而出。菖蒲,一名菖斀,一名尧韭。生于池泽者泥菖也,生于溪涧者水菖也,生水石之间者石菖也。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南宋·陆游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菖蒲》明·解缙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斫碎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日夜磨。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恶,销尽锋棱恨转多。古人云:“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维以观德。菖蒲的味道清新,有种乡野之气,吸入腹中不觉一阵清气上扬。此外,古代文人伏案读书作文,同样有损耗目力之弊,针对这一情况,传统生活中发明了,一个很轻巧的对策,那就是在书斋中陈设“蒲石盆”,利用菖蒲叶上的凝露来润泽双目。近水而植,附石健康。叶干根湿,喜暖畏寒。微风避雨,少分更旺。喜阴怕晒,润露忌霜。石生偏细,泥种颇壮。薄施厚灌,勤理剔黃。碧如翡翠,香沁腑脏。野逸清气,不宜艳妆。配石清供,古盆內藏。素雅天然,最宜文房。用于盆养的菖蒲也被称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于水中的石头之上。栽培时无需泥土,在盆里摆几块石头,盛满水,向石上洒些冷米汤,再抛些菖蒲籽,然后把盆子置于阴湿之处,石上就生出条条细叶。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书房,是文人思想翱翔之地,在这里,文人遣心,可传情养气,可涤荡心志,坐拥豪情。十载寒窗苦读,小小陋室一间,竟是文人最温暖最神往的港湾。文人学习遣心,秉烛夜读,他们是寂寞的。而这种孤寂,也许只有案头的一盆菖蒲,和旁边嶙峋的一方雅石能够理解。静静地陪伴他们、追随他们石,自然至精之气凝结而成,任凭四周春秋更迭,孑然独立在天地之间。菖蒲性喜湿冷,寒冬之际,百草皆枯死,而菖蒲却能“不假日色,不资寸土”的凌寒独立。二者相得益彰。质坚韧、性静默的雅石,与耐苦寒,安淡泊的菖蒲,二者皆因高贵的品格,打动了性情高洁的文人,也因为它们的淡泊韵味,让文人心生向往,而决定把它们从自然中请回家里,供于案头。“弹古琴,品普洱,着唐装,听昆曲,燃沉香,习密宗,植菖蒲”,是谓江南七俗。《群芳谱》记载养菖蒲:”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文房置菖蒲一二,配以雅石,石有情,草有性,为文人谱一首淡雅之曲,可谓随意拾就巧天成。这样一株貌不惊人的野草,为何能讨天下文人墨客之喜欢?大概有如下三点,正如苏东坡所言:“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w/9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12月2日四大药市药材价格行情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脾虚肝郁,百病由生一张老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