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走起而入肺胃中清阳上于天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提到辛夷花,大家肯定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描述辛夷花的诗句,比如“檀心倒卷情无限,玉面低回力不支”、“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等等。 其实辛夷花不仅外观可供欣赏,它还可以用来做一味中药,在正确的中医指导下益于人。 接下来就来看看吧~ 辛夷 辛夷又名紫玉兰、望春花,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辛夷为常用中药,以干燥的花蕾供药用,具有温肺通窍、祛风散寒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鼻窦炎、牙痛、头痛等症。 辛夷的药材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姓秦的举人得了一种怪病,鼻孔常年流涕,堵塞得头昏脑胀,闻不到香臭,而且其鼻臭连妻子儿女闻到了也讨厌。秦举人成了“孤家寡人”,他万念俱灰,心想这样活着太没有意思,不如一死了之。正当他准备在山麓去寻短见的时候,适逢一位樵夫路过。樵夫劝他,蚂蚁尚珍惜生命,依举人的才华,平白死了,实在不值得,不如外出求医也许还有一些希望。举人一听觉得有理,于是谢了樵夫,立即准备费用上路。他爬过高山、渡过江河,不知走了多少地方,也没能遇上能治这种病的医生。一天他到了南方夷族人居住的地方。夷家医生对他说,这种病好治,于是到山上采回一种像毛笔头形状带茸毛的花苞,煎汤给他服了半个多月。结果鼻子不再流脓,头脑轻松,香臭气味也闻到了。秦举人病愈后,对夷家医生感激不尽,还带回一把这种树的种子种在自家院里,以纪念夷胞治病之情。此后,凡有患这种病的人来向他求药,秦举人都慷慨施与,治好了不少人。有人问他:“这种药叫什么名字?”秦举人一想,忘了问夷家医生了。又一想,这是在辛亥年间从夷人那里引来的,就说:“这叫‘辛夷’。” NO 1 辛夷的分布地区和生长环境 生长于较温暖地区。原分布湖北、安徽、浙江、福建一带,野生较少,在山东、四川、江西、湖北、云南、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广泛栽培。产于河南及湖北者质量最佳,销全国并出口。安徽产品集中安庆,称安春花,质量较次。喜温暖气候,平地或丘陵地区均可栽培。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干燥的夹沙土为好,山坡及房前屋后都可栽种。 NO 2 辛夷的基本特点 辛,温。 《本经》:味辛,温。 《别录》:无毒。 《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苦。 入肺、胃经。 《纲目》: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本草新编》:入肺、胆二经。 《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 《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 《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 生须发,去白虫。 《药性论》:能治面生酐。 面脂用,主光华。 《日华子本草》:通关脉,明目。 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 《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 治面寒痛,胃气痛,热洒服。 《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玉楸药解》:泄肺降逆,利气破壅。 《江西中药》:外用能促进子宫收缩,具催生作用。 NO 3 辛夷的功效 祛风散寒 辛夷《本草乘雅半偈》曰:“植树四十年方实、孕萼历三季始开。”“偏历四时之气。”再日其花蕾:“有春气在头象,风木主色象。”因此、本品受蕴四时中气而性平、则能治寒热疾患。又感初春萼茁花蕾,应春时气而生少火,故其性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少火生气。“辛夷入三焦上之肺、中之脾胃、下之肝胆,而生脏腑清气。其气辛香。薄而浮散,能行脏腑营卫,内祛五脏风寒,外辛温解表,徹内徹外,表证里证皆可运用。 通鼻窍 《医学正传》云:“鼻为肺窍,“其经脉所至,专属阳明,自山根以上则连太阳督脉以通于脑、故此数经之病皆能及之。”本品能入肺、胃等经,引诸经清阳上行于鼻,祛邪止涕、通塞利窍。凡诸鼻塞流涕、香臭不闻,皆宜用之。 止头痛 头者,皆由五脏精华之营,六腑清阳之气,汇聚之处,为精明之腑。凡外感内伤、邪气上犯、均致蔽复其清气,或瘀塞其经络,则头痛发作。辛夷能生三焦营卫上升入脑,增强正气,抗御邪实;辛行散滞,温通脉络。因此,治疗风寒头痛最为有效。 升清明目 目视万物辨五色,必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本药辛行、能引脏腑精华上注于目,目得营荣,则明视。所以《本草纲目》有“久服明目”的记载。 NO 4 辛夷的炮制方法 1净制:拣去杂质及花柄,簸去泥屑即得。 2炒制:取辛夷,除去杂质,取净花蕾,用清炒法,炒至绒毛呈微黑色为度,筛去灰屑。 NO 5 辛夷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脑为元神之府,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之病。” 2.《本草经疏》:“辛夷,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野,解肌,通鼻塞涕出。面肿引齿痛者,皆二经受风邪所致,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风邪之中人,必自皮毛肌肉,以达于五脏,而变为寒热;又鼻为肺之窍,头为诸阳之首,三阳之脉会于头面,风客阳分则为头痛、面歪、鼻塞、涕出、面肿引齿痛,辛温能解肌散表,芳香能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则诸证自愈矣。眩冒及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风主动摇之象故也,风邪散,中气温,则九窍通矣。大风之中人,则毛发脱落,风湿之浸淫,则肠胃生虫,散风行湿,则须发生而虫自去矣。” 3.《本草新编》:“辛夷,通窍而上走于脑舍,(治)鼻塞鼻渊之症,无他用,存之以备用可耳。且辛散之物多用,则真气有伤,可暂用而不可久用也。” 4.《本经续疏》:“无五脏身体寒热,而风头脑痛者,是阳淫极上不得阴交而化风,非辛夷所可治也。五脏身体寒热,而不风头脑痛者,是邪连中外,不随阳气而透达,亦非辛夷所可治也。惟风头脑痛之属五脏身体寒热者,乃可以辛夷治。” 5.《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 6.《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酒服。” 辛夷的宜忌配伍 (一)辛夷和合宜忌 凡气虚、头脑痛属血虚火炽、齿痛属胃火者忌服;阴虚火旺者忌服。川芎为之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本草经集注》:芎藭为之使。 恶五石脂。 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本草经巯》:凡气虚人忌,头脑痛属血虚火炽者忌,齿痛属胃火者忌。 《本草汇言》:气虚之人,虽偶感风寒,致诸窍不通者,不宜用。 (二)辛夷配伍应用 1.配苍耳子:辛夷、苍耳子皆辛温,均能宣肺通窍,疏散风湿,行滞止痛,相伍为用,祛风寒、利鼻窍、止头痛,共增疗效。 2.配细辛:辛夷与细辛,辛温解表,善通鼻窍。二药合用,相辅相助,用于风寒鼻塞或鼻渊浊涕最宜。 3.配川芎:辛夷人气分,川芎入血分,二药相伍,行气散瘀。 4.配白芷:辛夷、白芷,皆入阳明经,二药配合,善治眉棱作痛,又能和胃消食。 5.配石膏:可清热祛风、消肿止痛。辛夷味辛发散风热,石膏性寒清热泻火,一散一清,相得益彰。 6.配薄荷:辛夷辛温,薄荷辛凉,二药相伍,无偏寒偏热之弊,故寒证热证皆可应用。 7.配酒芩:酒芩善行,辛夷通窍,二药相配,治鼻渊浊涕黄稠,有清热散风之效。 8.配天雄:肾气上通于脑,因肾阳不足,髓海空虚,因致虚寒头痛者,以大辛大热温肾之天雄,配辛夷升发,共奏全功。 凡气虚、头脑痛属血虚火炽、齿痛属胃火者忌服。恶五灵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 内服:3~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 辛夷花治鼻炎 辛夷花对鼻炎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的,而且有一些饮食还能在家中自制呢 中医认为,辛夷花性味辛、温,入肺、胃经,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本品辛香温散,质轻气薄,尤长于走肺经而开郁通窍,为治鼻渊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病症的要药《本草纲目》言“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行,所以能温中,去面目鼻之病”。现介绍几则应用辛夷花的治疗方: 辛夷花鸡蛋汤 辛夷花10克、鸡蛋3个。将夷花择净,与鸡蛋同放锅中,加入清水毫升,煎煮至毫升后,取出鸡蛋,剥去蛋壳后放回再煎片刻便可。每日1次,饮汤吃蛋。可宣肺通窍,适用于鼻炎、鼻窦炎及其引起的鼻塞头痛等。 辛夷猪肺汤 辛夷花10克,猪肺1只,生姜3片,食盐适量。将猪肺洗净,切片,与辛夷花、生姜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至猪肺烂熟后,食盐调味服食。可散寒、宣肺、通窍。适用于风寒犯肺、肺气不利所致的鼻塞不通、流脓鼻涕、鼻渊等症。 二花散 鲜青蒿、金银花、黄芩、板蓝根、辛夷花各30克,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50克,用沸水浸泡30分钟后,去渣取液滴鼻,每次2~3滴,双鼻交替使用,每日3~5次。可清热解毒、宣肺清热。适用于小儿发热。 香辛散 藿香、细辛各15克,辛夷20克,防风60克,菊花、薄荷各50克,苍术克,白芷克,山奈、冰片各10克,共为粗末,装入枕头中,让小儿每日睡在其上,每月换药1次,连续3个月。可疏风、解表、补肺。适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 辛芷散 辛夷花、杭白芷各10克,薄荷、华细辛、杭菊花各5克,择净,捣成碎绒,制成卷烟抽吸,每日数次。此法简单,方便,易于坚持,患者乐于接受,尤其适用于喜欢抽烟者。可宣肺通窍。适用于鼻窍时流浊涕者。 苍辛散 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细辛、鹅不食草、薄荷、银花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物10克,置于沸水中拌匀,乘热熏蒸双鼻孔,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月。可宣肺通窍。适用于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者。 辛夷滴鼻液 辛夷花、杭菊花、苍耳子各10克,加入清水毫升,浓煎取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每侧2~3滴,每日2次,连续1~2月。可宣肺通窍。适用于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愈者。 辛夷花粥 辛夷花10克,大米克。将辛夷花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或将鲜辛夷花洗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2~3天。可散风寒、通鼻窍。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鼻塞头痛、鼻窦炎所致的鼻塞、香臭不闻、浊涕长流等。 文字以及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温许诺 本文仅供学习,侵权即删 你的好友诺诺子拍了拍你 并请你帮她点一下“分享”“点赞”“在看”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w/9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上种蒲得有旧石
- 下一篇文章: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97石菖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