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风的治疗和康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难题,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的优势。有这样一位医生,将中风的病因病机治法参照《温病条辨》的体例,写成了条辨体,聊聊数语,道出其中三昧,分享给大家,供读者品评。

1

中风之为病,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太过,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致气血逆乱,损伤脉络,直犯元神之府,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预防之策,在于慎起居,节劳逸,少美味,控体重,非独药石可防治也。

2

中风之先兆,偏身一侧手足麻木,或肢体无力,眩晕头痛,面目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黄便干;重则舌强语言不利,口眼斜,或舌质红,脉弦有力。此肝阳上亢,风火扰脉,天麻钩藤饮主之,镇肝息风汤亦主之。

●天麻钩藤饮方

天麻10g,钩藤15g,生石决明20g,山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5g,杜仲10g,桑寄生10g,益母草10g,夜交藤20g,朱茯神10g。上方水煎服,以凉净水浸泡1小时,煮取2次,得药液mL,分3次温服。

方论:原书云:“重症可易决明为羚羊角,则药力益著。若进入后期血管硬化之症,可配入槐花、海藻。”本方为胡光慈先生所制,原治“高血压、眩晕、失眠”,流传至今。经过大量实践表明,临床疗效确切,其着眼点在于脉络,平肝、清热、镇潜,皆是减轻脑(元神)、心脉、心神之受扰。头痛眩晕重者,加白蒺藜、白芍;心烦易怒者,加冬桑叶、香附;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玄参。

●镇肝息风汤方(《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30g,生赭石(轧细)30g,生龙骨15g(捣碎),生牡蛎(捣碎)15g,生龟甲(捣碎)15g,生杭芍15g,玄参15g,天冬15g,川楝子(捣碎)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5g。上药用凉净水浸泡1小时,煎煮30分钟,两次取药液mL,分3次温服。

方论:本方重用怀牛膝为君,在于引血下行,直降肝之阳亢;集一组重坠之品,代赭石、龙骨、牡蛎、龟甲平肝镇阳,是其独到之处;又用白芍、玄参、麦冬养肝之阴,柔肝之亢,有标本兼顾之意;茵陈、生麦芽,春生之气,疏泄肝热,防重镇之金石介类伤胃也,安排周到,匠心独运。

原方有加减之法:“心中热甚者,加石膏一两;痰多者,加胆星二钱;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八钱,净萸肉五钱;大便不实,去龟甲、代赭石,加赤石脂一两。”临证时刻斟酌遣用。肝火盛,头痛胀,加夏枯草、钩藤(后下)、泽泻;大便燥结,加生大黄(后下),以便略稀为度;食欲不好,加山楂、神曲;风阳亢盛,加羚羊角粉、天麻。方中之茵陈,非青蒿之嫩者,当用茵陈为好。

3

中风之为病,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大便干结而腹胀,数日不解,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黯红或黯淡,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患侧之脉弦滑而大。此痰热腑实,风痰扰心,星蒌承气汤加减主之。

本证为痰热腑实,风痰扰心所致。病位在心与脉,元神受扰所致。此本虚标实,危急证也,宜釜底抽薪解其急,承顺病势通心脉。

●星蒌承气汤方(《永炎医说》)

胆南星10g,全瓜蒌20g,生大黄10g,芒硝(元明粉,冲)3g,枳实10g,厚朴10g,水煎温服。

方论:原书谓:“风夹痰浊阻于清窍,必见语謇神昏、喉中痰鸣而苔腻脉滑,宜石菖蒲、天竺黄、竹沥、海浮石、胆南星、化橘红。如此则痰闭可开,浊毒得化而气顺神苏。”其中所说之“清窍”与“神苏”,即言心神之病也。当通络者,加水蛭与地龙可也。方中芒硝、大黄剂量以10~15g为宜,以大便略稀通畅为度,连用3~5天无碍,痰热积滞去时则停。

4

中风之为病,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无力麻木,面色白,气短声低,自汗,口中流涎,手足肿胀或疼痛,脉多细弦,舌苔薄白,舌质黯淡。此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主之。

气为血之帅,气虚不能推动血脉运行,血滞脉络不通,多见于中风之恢复期和后遗症康复期。

●补阳还五汤方(《医林改错》)

生黄芪60~g,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水煎温服。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芪为君,其剂量之大,与本方其他药味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制方者着眼于大补中气,鼓舞血脉畅通之旨。如若偏寒者,可加肉桂、巴戟天;语言不清者,加石菖蒲、制远志;血瘀明显者加水蛭粉(吞服);头晕头痛者加天麻、钩藤。

阴虚内热,中风急症期不宜。

配用推拿、针灸、理疗,可提高疗效,需久服缓治,不可急于求成。

5

中风之为病,半身不遂或麻木疼痛,烦躁不寐,眩晕耳鸣,手足心热,或口舌斜,舌强言謇不语,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多弦。此阴虚风动,镇肝息风汤主之。

此条标本兼顾,镇肝息风以治其标,滋阴液在于敛阳,以固其本。饮食当忌烧烤炙煿之品。

6

中风之为病,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重则四肢厥冷,面白唇黯,痰涎壅盛,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沉而滑。此痰湿蒙蔽清窍,涤痰汤主之。

素体肥胖之人,或多年嗜好肥甘滋腻,酒肉过多,加上过逸不动,痰湿内蕴。痰湿属阴邪,岂有不伤阳者。阳虚导致脑脉、络脉不畅,久之遇劳倦情志相激等将息失宜,痰湿之邪阻碍脉道与使道,蒙蔽清窍,使道不通,阻滞心之号令出入,故有神昏、恍惚、不语等症突发。

●涤痰汤方(《奇效良方》)

南星(姜制)7.5g,半夏(汤洗7次)7.5g,枳实(麸炒)6g,茯苓(去皮)6g,橘红4.5g,石菖蒲3g,人参3g,竹茹2g,甘草2g,上作一服。水二盅,加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方论:方中君以姜制南星为温燥之性,以祛痰湿而通阳气,且兼祛风之能,切合治疗痰浊内壅、阻塞络脉之证。如见发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质红赤者,为痰蕴化热、内扰心神,当加黄连、天竺黄。凡虚风内动之言语不畅,舌强不语者不宜。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心病条辨》,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内容介绍

鉴于生命过程的未知和医学的复杂,对心与心病的认识人类还知之不多,故本书不强论其理,而偏重临床,虽未臻全面系统,但不乏新颖见解。拟分作哲理、神识、情志、血脉、杂病、医案实录和文论等七篇。主要阐述中医学心病的临证辨治与应用,行文采用条文加注解的形式,不囿于分型框架,切合临床思维,条分缕析,具体而实在。在附录中分别列有超药物疗心法、疗心中药选要、疗心方剂索引、心病病症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以方便检索与应用。本书是作者临证与读书的思想表露,对提高临床疗效颇具价值,对学术研探也多有启迪。宜于各科、各级医师、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心病患者及家属参阅。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心病条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急性发热,我用老中医的方子,2剂见效

●针灸,是自学中医的最好路径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