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汪振宇博士接受营口电视台《滨城报道》采访,向公众介绍帕金森的防治知识。

帕金森病的三大症状表现:第一是震颤,特别是在静止的时候发生震颤;第二是肌肉僵硬、关节强直、运动不和谐;第三是平衡运动步态失调,具体表现为冻结样步态、醉酒样步态(起步难,起步后往前冲,止步难)。另外,还表现为“面具脸”(因面部肌肉僵硬而面无表情)、嗅觉减退等。

该病的西医病因至今未明,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其病理改变为大脑的黑质、苍白球变性,脑内多巴胺显著减少。因此治疗上要补充多巴胺。这类药物服用初期效果很好,后期效果不尽如人意,起始剂量要小,因为药物副作用有头晕、嗜睡。本病诱发因素有感染、中毒、外伤、脑血管意外等。

帕金森病之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最早记载的是“颤振”,《证治准绳》云:“颤者摇也,振者动也。”《内经》中称为“瘈疭”,是抽筋的意思。《张氏医通》中对上述病证进行了鉴别:颤振与瘈疭相类,但瘈疭是手足牵引,或伸或屈;而颤振战栗,动而不屈伸是也。

帕金森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证

本的方面,先看“肝”,风气通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是震摇的意思,"眩"即眩晕,与肝风内动有关。再看“肾”,本病属于老年病,肾主藏精,肾精不足,不能濡养经脉。肝主血、肾藏精,也是精与血的关系,肾精不足为本,肝风内动为标。督脉在背部与脊柱平行,督一身之阳气。督脉上行至颈项,入脑,因此督脉空虚,则髓海失养;因督脉在背部,故也可见背部僵直。从脏腑经络来讲肝、肾、督脉与帕金森病关系密切。

标的方面,风可分为虚证与实证。实证为风阳摇动,老年人是肾不足,肝有余,肾不足表现为腰酸背痛,肝阳有余表现为头晕、摇动。虚证为血虚生风,肝血不足,有的病人伴有皮肤瘙痒,经脉拘挛。痰,因痰阻络脉,气血不运引起,往往患者是痰湿之体,或肥胖或有代谢综合征。瘀,中医说久病入络,久病入血,久病多瘀、老人多瘀,表现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肢体的麻木疼痛、舌下静脉怒张、舌边尖瘀点。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基本原则

第一是祛风。治疗首先是补肝肾之阴、养血活血祛风,可使用羚羊角粉、大定风珠等。虚风需用龟鳖甲、羚羊角粉等,同时,还需使用潜阳的药物如牡蛎、珍珠母、玳瑁等。

第二是化痰。化痰主要是两个方:一个是二陈汤;另一个是导痰汤,包括半夏、胆南星、竹茹、贝母、黄芩、羚羊角、桑叶、钩藤、菊花、石菖蒲、远志、生地黄等。

临床中,我们要分清患者是阴虚还是阳虚,如是阴虚,我们运用竹茹、贝母、石菖蒲之类;如是痰湿内生用半夏、陈皮、胆南星。如患者舌体胖、舌苔腻,重用半夏、陈皮、胆南星;如舌质偏红,则用竹茹、贝母、石菖蒲清热化痰。

第三是消瘀。化瘀的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为平和的养血和血之品,如当归、丹参、鸡血藤等;第二类是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王不留行、泽兰等;第三类是破血逐瘀之品,如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穿山甲等。临床中对于体虚者不选用第一、二类。用药需仔细分辨、详询病史,如有凝血功能下降则破血药物慎用,药物剂量也应谨慎。

相关阅读

及早发现才能延缓帕金森进展

动作迟缓应警惕帕金森病

肢体颤抖就得了帕金森病?

专家简介

汪振宇

中医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专家、营口市自然科学中医学科带头人、营口市名中医

擅长:中医治疗失眠、头痛、眩晕、气短、心悸、健忘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亚健康、更年期等中医调养也颇有造诣。

出诊时间:每周一二四五的上午和周三的下午

出诊地点:医院门诊二楼中医内科诊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