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后采摘、制作午时茶,是广州黄埔人的传统习俗。一般由认茶、采茶、晾干、制茶、煎茶等工序组成,简单实用,并不复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

黄埔的端午午时茶,在配方上一般由淡竹叶、扭肚藤、地胆头、大罗伞、土防风、土荆芥、金银花、石菖蒲等几十种草药组成,可根据个人喜好和体质稍做调整。一般是把端午日采得的草药晒干剁碎后存放,还有制成茶饼卖的,方便冲泡。

采茶

如今,虽然医学发达,但民间各地采药、备药、用药的习惯仍然广泛流传,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之一。

黄埔地区比较常见和常用的“茶”有:菖蒲、艾叶、茵陈、石菖蒲、车前草、鱼腥草、半边莲、淡竹叶、铜钱草、一支箭、路边姜、金银花藤、紫苏、野薄荷、水灯芯、野茄子蔸,等等。人们将这些新鲜的草药洗净、晾干,用纸包好放在通风处备用。

家里人身体有些不舒服时,就会拿“午时茶”出来应急。如头痛感冒时,煲些艾叶喝下去;遇到暑湿,就用茵陈来治;而身体长疮或某个部位肿痛,则可煲些清热解毒的鱼腥草或半边莲来喝。

认茶

淡竹叶

淡竹叶主要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淡竹叶有清热除烦、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等症状。

扭肚藤

扭肚藤有清热、利湿,治湿热腹痛,肠炎,痢疾,四肢麻痹肿痛,瘰疬,疥疮的功效,因其善于治疗湿热腹痛泻痢,故名扭肚藤。它还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花卉,常于夏秋开花。开花时,散发出阵阵馨香,令人心旷神怡。

地胆头

地胆头又叫地胆草、苦地胆,有凉血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和治疗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的作用。地胆头的用药禁忌是体虚者忌之,寒症勿用地胆头,孕妇慎用地胆头。

大罗伞

大罗伞全株可入药,味微甘辛性平,有活血化瘀,消肿解毒、祛痰止咳、清热降火等功效,对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咳嗽咳血、无名肿毒、扁桃体炎、白带、痛经等疾病均有疗效。

金银花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闻名,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等症状。

石菖蒲

石菖蒲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功效。

近几年来,山里的草药也逐渐稀少难觅,现在端午节黄埔很多人已经不上山采草药,而是到集市买草药来制茶、过端午了。

煎茶

黄埔人的端午午时茶的做法是:先将一把米炒至微黄,再将草药倒入煎茶器皿中,添上约三碗半清水,用明火煎至一碗。具体煎哪一种草药并不固定,会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症和喜好做出调整。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更是作为祛病除邪的节日千古流传下来。因此才有了喝午时茶,插菖蒲、艾叶,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习俗。虽然有些民俗在今天看来比较原始,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但都体现了古人保健、避疫的美好愿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医的盛行,黄埔人民与午时茶的距离已经渐行渐远。曾经家喻户晓的端午午时茶已渐被遗忘,成为濒危的非遗项目。发掘午时茶蕴藏的优秀价值,维持午时茶的生命力,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情。

来年端午,记得喝一碗苦尽甘来的午时茶,重温记忆中温暖而难忘的味道!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qq.







































设计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