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淤血黏讲解一张方子,降血脂化血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治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关于血黏的问题。 严格来说,血黏,是老百姓自己的说法。它的意义,基本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高脂血症。一个“黏”字,用得非常生动。 人为什么会血黏? 我跟你讲啊,很多时候,源于两方面原因:痰和淤。 痰,指的是痰浊、痰湿。 淤,指的是淤血、淤结。 来,读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2岁,医案记载姓范。 初诊时间,是年的12月6日。 这个人,之前总以为自己身体好得很。但是在一次体检中,他被告知血脂偏高,而且高得比较厉害。再这么下去,容易中风、心梗。 大夫这么一说,他忽然联想到最近这段日子,常常出现的胸闷感觉。他立刻就紧张了。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找中医调一调。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滑、舌苔白腻、形体比较肥胖。平时爱咳嗽,痰也挺多。 饮食习惯上看,他承认,自己从小就爱吃肉,参加工作以后,更是肥甘厚味不断。迎来送往之间,他也逐渐学会了烟酒。尤其是酒量,可以说从小到大,逐渐就练出来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这张方子,我看到以后,觉得特别好,很有启发意义。你来感受一下吧—— 柴胡、法半夏、白术、当归、炒枳壳、泽泻各10克,茯苓、白芍各12克,陈皮、石菖蒲各6克,全瓜蒌、丹参、山楂各15克,三七(分吞)3克,甘草4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这患者用了多久呢?医案记载是一个月。这期间,原方不过是稍有加减,基本不变。 一个月之后,再检查血脂,发现已经恢复正常。胸闷、痰多、头晕等感觉,也都消失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早刊发于年的《浙江中医杂志》。 好了。现在,文老师就拿这个小医案做样本,给你讲讲中医化脂降浊、调治血黏的方法。 其实,从辨证的角度看,此案里患者非常明显,属于一个痰湿阻滞的局面。 脉弦滑,苔白腻,这不用我说,是痰湿内阻的典型舌脉。痰湿犯溢,作为脂肪储存体内,所以患者就肥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而患者咳嗽痰多。痰湿内阻,气机郁滞,心气不畅,故而患者就胸闷。 痰湿淤阻脉道,西医检测出来,就是高血脂。 我们的脉道,本来应该是畅通无阻的。现在,它里面困积了痰湿浊邪,那么就一定会影响到血液的运行。日久,就会导致淤血的产生。 这时,痰湿和淤血互结的局面,就形成了。这是造成患者各项化验指标异常,以及日后出现心脑血管病的基础。 我这么说,你能看懂吧? 因此,面对这个患者,中医就要化痰,加上化瘀。我们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柴胡、法半夏、白术、当归、炒枳壳、泽泻各10克,茯苓、白芍各12克,陈皮、石菖蒲各6克,全瓜蒌、丹参、山楂各15克,三七(分吞)3克,甘草4克。 这里头,半夏、白术、茯苓、陈皮、石菖蒲、泽泻,都是治痰的。半夏和白术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陈皮行气化痰湿。石菖蒲化痰浊。泽泻利水除湿。 在这个基础上,加全瓜蒌。全瓜蒌,有涤痰宽胸的作用,对改善患者胸闷之感有好处。柴胡和白芍、当归搭配,可以疏肝气,柔肝体,使得肝木不至于克伤脾土,这就有助于脾运化之能的恢复,杜绝了生痰之源。 好,痰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用丹参、山楂、三七、当归来活血化瘀、濡养血脉。 如此,痰和淤的问题,都解决了。患者的血脂恢复正常,也就指日可待了。 文老师为什么要和大家讲这些呢? 我跟你说,这类脾虚湿盛、痰瘀互结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十分多见。典型表现,就是脉弦滑或濡滑,苔白腻,形体肥胖,嗜好肥甘饮食,平时偶尔胸闷心悸,有的还会头晕头重。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爱咳嗽。一咳嗽,还有不少痰。这类患者,不仅在中老年、老年群体中多见,一些年轻的人,也会出这个毛病。 遇上这样的患者,说实话,医家心里都堵得慌。可以想见,如果不去积极改善,他们未来的身体状态,是不会太理想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化痰加化瘀。上文医案里的配伍,可以说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案。非专业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借鉴、化裁。专业的朋友,您不妨作个借鉴。这类患者,一抓一大把。牢记个中要领,将来是可以帮助很多人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9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师传奇效5秘方,千金难求养肝方,无忧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