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慢性病耳鸣耳聋的10大常见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析与中药治则(二) 《中医慢性病》--耳鸣、耳聋的10大常见症候辨析(一)点击↑↑↑查看上期文章 1.风邪郁络临床表现:耳鸣、耳聋,伴有发热恶寒,或不恶寒,头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 治法方药:宣肺解表,疏风泄热。用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生甘草、淡豆豉、芦根)、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甘草)等方。 .少阳失疏临床表现:耳鸣、耳聋,伴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喜呕、头晕目眩、胸胁满或痛、心下痞硬、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紧。 治法方药: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清、甘草炙、生姜、大枣)、柴胡枳桔汤(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等方 3.痰火壅阻 临床表现:耳如蝉鸣,有时闭塞如聋、胸闷、痰多、口苦、二便不畅。舌苔薄黄而腻,脉动象弦滑。治法方药:化痰清火,和胃降浊。用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礞石滚痰丸(金礞石、沉香、黄芩、熟大黄)等方。4.肝胆火盛临床表现:突然耳鸣或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易怒,怒则鸣、聋更甚。或兼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方药: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甘草)、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芦荟、青黛、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香、麝香)等方。 5.血瘀气滞 临床表现:耳鸣、耳聋多突然发生,伴有头晕头胀,或头刺痛,痛有定处。多有头部、耳部之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或细涩。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用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方。 6.肾精亏虚 临床表现:耳鸣或耳聋,遇劳则甚,适当休息后复可减轻。兼有头晕、目眩、腰酸、遗精等证,舌质红,脉细弱。 治法方药: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用耳聋左慈丸(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煅磁石、石菖蒲、北五味子)、左归丸(熟地黄、菟丝子、牛膝、龟板胶、鹿角胶、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方 7.肾阳虚衰 临床表现:耳鸣或耳聋,兼头晕目眩,精神萎靡,腰脊酸软;滑精阳萎,便溏或下利清谷,小便频多或不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沉或沉迟。 治法方药:温补肾阳。用肾气丸(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右归丸(附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肉桂、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杜仲、当归)等方。 8.心血不足 临床表现:耳鸣或耳聋,兼见头晕目眩,惊悸不安,甚或怔忡,失眠多梦,面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缓弱。 治法方药:养血聪耳。用四物汤(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加黄芪、党参、炒枣仁、菖蒲、运志;天王补心丹(生地、人参、元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桔梗)等方。 9.心肾不交 临床表现:耳鸣,听力逐渐减退。伴有虚烦失眠,失眠则耳鸣、耳聋加重。心悸、健忘,头晕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方药: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芍药、鸡子黄)、滋阴降火汤(当归、川芎、白芍、川黄柏、生知母、怀熟地黄、天花粉、生甘草、元参、白桔梗)等方。 耳鸣、耳聋是常见病,特别人到一定年龄(45岁以上)多发,用以上中医理论诊治是有一定道理和疗效的。 免责声明 本图文选取自网络,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如有侵权,还请联系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5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记住3个用药原
- 下一篇文章: 看中医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