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旗下   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低碳土地整治项目区,见不到笔直的田间水泥路,也没有刻意栽种的成排树木,沟渠衬砌间还生长着杂草,这些似乎都不合常规土地整治的要求。不过,田间灌排渠里的时时蛙鸣,车辙间草丛中过路的蚯蚓虫蛇,却显示着这里的生态追求。   这是我国首个低碳型土地整治项目,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于年合作开展,研究土地整治过程中温室气体减排,为气候友好型土地整治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在第26个土地日到来前夕,项目总结会即将在京召开,生态保护和低碳发展相结合的土地整治经验也将被梳理呈现。道法自然,生态优先

▲专家们认真了解土地整治项目区基本农田保护。

“低碳土地整治,是指从过去追求新增耕地、单纯重视农地的生产功能,转向重视农地的生态、生产和观赏的综合功能,以提高农地综合生产力、降低农地利用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土地综合治理过程。”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罗明开宗明义地介绍。

  长沙县金井镇低碳土地整治项目区,大到工程布局,小到生态栖息,时时处处体现着生态优先的原则。如设计时减少挖填土方量,保持原有地形,维护自然景观的延续性,尽量保留原有林地、草地、灌木,提高土壤固碳能力。   记者看到,项目区利用坑塘设置农田渍水净化池,其中种植石菖蒲、芦苇、千屈菜,降低灌溉后水中氨氮磷的含量,避免水质富营养化。   “农田渍水净化在水利工程中有很多,但我们所做的土地整治项目中这是头一家。”罗明说。   水田中,保留着一块茶园作为做生态斑块,目的是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当水田打农药的时候,小动物可能会躲在那里,我们把茶园设想为逃生岛。”   项目负责人介绍,田间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与砂砾石路面相比,更结实、环保,也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环境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通行的条件。   灌溉、排水渠道采用生态衬砌方式,代替了传统预制板衬砌,并在护坡砖上预留生态孔,植物容易生长,会对小动物起到保护作用。如果是水泥护坡,夏天青蛙、蛇、泥鳅暴露在太阳下很容易被晒死。护坡边还专门制作了搓衣板式的斜坡,便于小动物迁徙。   湖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局局长程纲说,这些做法就是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低碳生态,就要道法自然。低碳整治,效益可观

▲项目灌排渠采用生态衬砌方式,营造的生物池引起专家兴趣。

参与项目的外方专家安迪介绍,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复制,并没有增加项目成本。金井镇土地整治项目规模.34公顷,据核算,与传统项目相比,项目减少了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亩均排放量减少96.15千克,减少材料近40%,能耗降低近30%,实现了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观赏功能的有机统一。

  在研讨中,项目组专家介绍,沟渠的生态框格衬砌方式与传统预制空心板衬砌对比,每延米节约资金.61元。农田渍水经农田渍水净化系统净化后化学耗氧量从净化前65.8毫克/升降至24.2毫克/升,减少了对下游河道的水污染。   今年4月,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专家冯德海实地调研后说,无论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这些做法都非常可行,数据很有说服力。而中方专家也表示,低碳土地整治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且以多种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在国际合作中,我们同来自德国、芬兰、英国的专家深入交流,踏踏实实地把生态理念在田间地头一点点付诸实践。”罗明说。   专家们指出,这一项目经验表明,与常规土地整治活动相比,运用低碳土地整治方法每公顷项目建设面积能够减少大约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据此,可粗略估算,若按照低碳方式实施《湖南省土地整治规划》(~年)中的3个土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可减少大约6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中“十三五”期间的4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若仅10%采用低碳工程措施,初步估算可减少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绿色之路,方兴未艾

▲专家们对土地整治流转后,规模化生产设备进行了解。

低碳土地整治实践才刚刚起步。与常规土地整治一样,长沙县金井镇土地整治提高了农用土地资源的质量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示范落实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方法,促进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项目表明,土地整治活动中引入低碳和生态措施,能在不影响工程措施的主要功能的前提下,节省建设材料和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了项目建设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与常规措施相比,低碳措施还对项目区的生态有多种影响,包括调节项目区内的水文过程、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面源污染治理等。   鉴于此,专家们表示,低碳生态型土地整治应该进一步推广,在积累了工程经验和技术后,应逐步建立专门的低碳土地整治活动标准,促进低碳生态土地整治。去年底,低碳土地整治项目组形成了《低碳土地整治参考指南》,并邀请了5位国际专家和2位国内专家进行评审。   不过,在推广过程中,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完善。如:需进一步探索量化生态多样性的方法。“我们营造的生态池是不是按设想发挥了作用,还需要后期数据说话,用实验手段来观察。”参与项目评价的牛海山教授指出,生态多样性监测可优先   此外,各方对低碳土地整治的认识也要提高,还需探索不同利益群体推动低碳土地整治的激励机制,很多地方更愿意形成成片的基本农田布局,有农民也顾虑生态型沟渠后期需要费心照料,这些想法和需求都要在今后项目中有所平衡。   总之,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转变土地整治的传统观念,更新土地整治科技手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是未来土地整治事业健康发展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土地整治势在必行,大有可为。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新闻报道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