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扶贫周中燕自我造血忙脱贫
出雷家店镇伍冲村村部,左转,沿着羊肠小道走了十来分钟就是周中燕的家。 家门口,两三个簸箕上摊晒着黑漆漆的药材,周中燕的妻子正拿着剪刀清理一团乱麻的药材。见我们来到,她放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迎我们进屋。 黑漆漆的药材,扁圆柱形,因不常见,便询问他们是什么药?“这是石菖蒲,这两天去山上的溪水沟旁挖的,36元一公斤哩!”从里屋走出来的周中燕说,仅外面摊晒的那些就能卖一两千块钱。 周中燕今年54岁,第一面,性格爽朗,精神劲头十足。他家一共六口人,因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读书,学费和生活费一年最少要4万元,原本贫困的生活更加窘迫了,因此被评为精准扶贫户。 为了供孩子们读书,前些年,周中燕选择外出打工。没有一技之长,打工都是苦活儿累活儿,赚的钱只够个温饱,有的时候碰到个工资欠账的老板,日子就更艰难了。 精准扶贫启动后,医院工作队对接帮扶。驻村工作队了解他家的情况后,给他提出回家发展产业的建议,并表示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 周中燕一听觉得机遇来了,便和妻子合计在外打工不如回家发展产业,周中燕说:“人勤俭些,又有工作队帮扶,有信心。” 当年年底,在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他和妻子将原来荒废了4亩茶园重新培育整修起来,又种了1.5亩的苍术,养了4头猪,农闲时和妻子一起上山挖石菖蒲,孩子读书还领有教育助学金。 “去年一年很轻松的赚到5万多元,”周中燕恳切的说,虽然比外面打工的少,但是这是自己产业,只要人勤快点,年年都有,而且会越来越好。不像打工,这个工作完成了就要着急找下个工作。 今年,周中燕主动扩大产业规模,又种植3亩茶叶,1亩多的苍术。在这个基础上,他有个大胆的想法:想流转一些不能种地的冷浸田,试种石菖蒲。 石菖蒲喜阴,生长于山涧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间,具有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等作用,药用价值高,价格也高。 “石菖蒲在阴凉湿润的环境中特别能长,一颗大的就好几斤重,到山里挖半天的时间能赚多元,”周中燕说,挖下来的药材经过简单处理晒干,有人上门收购,因特别紧俏,有的还没来得及晒干就直接买走了。 这激发周中燕种植石菖蒲的积极性。他打算先流转2亩田进行试种,驻村工作队表示将找相关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种植技术,如果试种成功,能亩产一千多斤。周中燕说:“石菖蒲种植技术不难,如果能成功,年收入六七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到时候还带着周边几个贫困户一起种。” 勤劳节俭能致富,这句话真实写照在周中燕身上,“要过上好日子,人就要勤俭,脱贫自己要主动找方法,国家政策、驻村工作队只是来帮忙的,光指望别人,是绝对过不上好日子的。”周中燕说,虽然现在产业不大,只够家庭日常开支,但是他相信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走下去,生活会越来越好。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制作:英山县新闻宣传中心 图文:张奥婵胡玲赵勇 编辑:舒智慧贺想吴锦瑶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菖蒲,古代文人的案头好友
- 下一篇文章: 土地日看土地土地整治也讲究低碳不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