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解读李今庸二陈汤,用好了可以治疗这1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药组成,用时加生姜同煎服,主治湿痰咳嗽,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为治痰通剂,故凡因痰而致之病证,皆可以其为基础加味而治之。兹将用之有验者择要加以论述。 1.小儿惊风 治小儿惊风,时发四肢抽搐,两眼上翻,眼珠青蓝色,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6g,陈皮6g,茯苓6g,炙甘草5g,竹茹6g,炒枳实6g,炒石菖蒲5g,僵蚕5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三服,一日服尽。方即为温胆汤加石菖蒲、僵蚕。如有热,口渴、尿黄者,加天竺黄5g。如惊风日久,正气已衰,抽搐轻微,神识模糊,气息微弱者,则加党参、远志、胆南星,为涤痰汤加远志、僵蚕。 2.癫痫 治癫痫,或数月一发,或月一发,或日一发,或日数发,发则猝然仆地,叫呼一声,不省人事,口流白沫,四肢抽搐,移时自行苏醒。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log,炙甘草8g,制南星10g,炒枳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僵蚕10g,大贝母10g,当归10g,川芎8g,明矾3g。上十三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导痰汤加僵蚕、远志、石菖蒲、大贝母、当归、川芎、明矾。 3.中风 治中风有痰,语言謇涩不利,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胆南星10g,党参10g,石菖蒲10g,僵蚕10g,竹沥12g,生姜汁10g,上十二味,以水适量煎前十味,汤成去渣,取汁,加入竹沥、生姜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方即涤痰汤加僵蚕、竹沥、生姜汁。 4.精神失常 治精神失常,奔走不已,多语,少眠,喜悲哭,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石菖蒲10g,远志10g,党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党参、远志、石菖蒲。 5.发笑 治体胖,头昏闷,寡言语,面部时发微笑而不能自控,舌苔黑黄干燥,脉弦滑,宜二陈汤加味。 京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5g,炒枳实10g,黄连10g,天花粉15g,玄参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连、玄参、天花粉。 6.头痛 治头痛,昏闷不爽,口渴,舌苔黄腻,脉弦,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炒黄芩10g,天花粉10g,胆南星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方即温胆汤加黄芩、天花粉、胆南星。 7.肩背疼痛 治或左或右一侧肩背疼痛,不能牵动,脉细,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当归10g,川芎10g,姜黄8g,僵蚕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8.脚肿 治两脚浮肿不匀,一脚肿甚,一脚肿轻,皮肤颜色不变,脚有重滞感,小便正常,治宜二陈汤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制南星10g,炒枳实10g,木瓜15g,苍术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二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导痰汤加木瓜、苍术。 9.气虚浮肿 治气虚浮肿,早起面目肿甚,两脚肿消,下午两脚肿甚,面目肿消,肢体易疲乏,脉虚,苔薄白,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生姜6g。上七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六君子汤。 10.失眠 治失眠,烦躁不易入睡,睡则易惊醒而心悸,或有呕恶,治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竹茹10g,炒枳实10g,炒酸枣仁10g(打)。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温胆汤加酸枣仁。 11.胃胀痛 治胃部胀痛,每于饥饿时发作,稍进饮食则痛止,腹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苔白薄,脉虚,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10g,党参10g,炒白术10g,炒生姜6g,桂枝8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即六君子汤加桂枝。 12.疝气 治疝气,睾丸肿大疼痛,坠胀,引小腹不舒,小便色黄,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青皮10g,小茴10g,荔枝核10g,橘核仁10g,川楝子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13.积聚 治积聚,腹满气塞,短气不得息,不下食,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槟榔12g,生姜10g,柴胡10g,紫苏6g,细辛3g,熟附片8g,大黄10g。上十一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方为槟榔汤。 14.闭经 治妇女体胖,月经闭止不来,起居、饮食如常,脉沉微,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当归10g,川芎10g,射干10g。上九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温再服,一日服尽,每日1剂。 15.妊娠恶阻 治妇女妊娠恶阻,呕吐不止,饮食不下,宜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炙甘草8g,炒白术10g,党参10g,炒生姜10g,黄芩10g。上八味,以水适量煎药,汤成去渣,取汁,频频呷服,—日服尽。不瘥,更作。方即六君子汤加黄芩。 16.二陈汤的类方变化 从二陈汤这个基础方,可加减变化出不少类方,它们各具有不同的适应证。现从理肺化痰、和理脾胃、镇静安神三个方面加以归纳,列简表如下: 表1理肺化痰 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六安煎 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 宣肺、降气、化痰 咳喘、痰多 杏仁散 二陈汤加杏仁、紫苏、前胡、枳壳、桔梗、生姜、大枣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 寒热、咳嗽、痰多 清气化痰丸 二陈汤加杏仁、南星、枳壳、瓜蒌、黄芩 清热、宣肺、化痰 肺热、咳吐黄痰 金水六君煎 二陈汤加当归、熟地 补肾、养肺、化痰 久咳痰多,肺肾两虚 表2和理脾胃 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香砂二陈丸 二陈汤加木香、砂仁 理气、和胃、止呕 胃不和,脘痛,呕恶 平胃二陈丸 二陈汤加苍术、厚朴 和胃、燥湿、化痰 脘腹胀痛,呕恶,舌苔白腻 理中化痰丸 半夏、茯苓、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温中化痰 脾胃虚寒,咳痰,呕恶 保和丸 陈皮、法夏、茯苓、六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和胃消食 伤食、胃气不和 表3安神镇静 方名 组成 功用 主治 温胆汤 二陈汤加枳实、竹茹、大枣 化痰、安神 心虚胆怯,惊悸失眠 黄连温胆汤 上方加黄连 泻火、化痰、安神 痰热盛,惊悸,失眠 导痰汤 二陈汤加南星、枳实 化痰、镇痉 痰厥昏仆 涤痰汤 上方加人参、菖蒲、竹茹、大枣 化痰、开窍 中风、舌强不语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二陈汤加白术、天麻 化痰、熄风 风痰眩晕 此外,还有柴陈汤,即二陈汤与小柴胡汤合用,有和解少阳、化痰湿的功用,能治少阳证兼夹痰湿者;蒿芩温胆汤,即温胆汤合碧玉散加青蒿、黄芩,有清肝胆、解暑热、化痰湿的功用,能治暑热伤于肝胆兼夹痰湿之证。 3、体会 1.二陈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总以胸腹胀满、舌苔滑腻等痰湿证为辨证要点,只要有痰湿的典型证候,不论新久、寒热、虚实,都可用二陈汤加减变化施治。 2.从类方的比较着手,寻其源流,考其宗祖,推其演变,求其法度,确是钻研《方剂学》的一大捷径。根据对基础方的不同加减变化的分折,可以看出各类方适应范围的异同,并从中探讨学术思想的演变。对复方的研究,也可以从基础方着手,弄清楚配伍原理,再对照类方变化以触类旁通,收事半功倍之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1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学一味中药石菖蒲第42天
- 下一篇文章: 名老中医杨廉方治疗遗尿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