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药如何振兴好提案呼吁保护大别山区道地药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大别山区是“十大皖药”中霍山石斛、灵芝、茯苓、断血流和丹皮的主产区。但受生态环境破坏、人工过度采挖及掠夺式开发等影响、道地药材资源存在总量逐年萎缩、种源退化等问题。 对此,农工党安徽省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保护我省大别山区道地药材资源》的提案,该提案为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发展,抓住药材资源这一关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入选“安徽省政协年度好提案”。 据统计,大别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约科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种。但当前正面临着数量减少、.产量降低、种源退化等问题。 如七叶一枝花、千层塔、黄精、白芨、石莒蒲等道地珍稀药材几乎被采挖一空,日渐枯竭。断血流、野菊花等道地大宗药材产量急剧下降,已不能有效满足市场供给。为大家所熟知的霍山石斛也因受设施栽培模式和混杂种植影响,多种杂交种和变异种相继出现。 提案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评价和研究,缺少优良的品种品系。种质的选育多以土、肥、水为中心,着重于驯化和产量,真正的种质资源考察、比较、鉴别研究十分匮乏。 提案指出,药用植物育种不仅要考虑其产量,而且要考虑到有效成分含量,更主要是地域性强、生长周期长、育种程序复杂等因素,致使优良品种的选育进展缓慢。 为此,该提案建议在大别山区全域范围内开展道地药材资源调查,摸清药材资源现状,遴选亟待保护的珍稀道地药材品种,制定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实施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在远离人口密集、远离污染源、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道地药材资源集中分布区域,做好道地药材资源的就地保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程,如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康养田园综合体,产研学生态山庄等,展示原生态资源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队伍,是中药材资源及原料保护,中药材产品生产、加工停留在初始阶段的重要原因。提案建议,理顺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发现挖掘当地中药材发展方面的土专家,民间技术能人,发挥他们的专长。同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通过开设专业学科、定点(期)培训、开辟实习基地等形式,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记者彭旖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ly/10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可能不知道,屈原也过端午节
- 下一篇文章: 中老年人受耳鸣困扰夜不能眠,怎么办三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