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九毒日,排毒一抵十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阳历是6月25日。 今年的端午小长假为6月25-27日。 温馨提示:端午节小长假高速不免费哟! 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的说法,故有“毒月”或“五毒月”之说。中医认为,此说有一定道理,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而此时阳气外散,内里虚弱。再加上端午的时候,雨季渐渐到来,而气温已经很高了,空气潮湿,流通不畅,地表一些腐烂的气息也比较容易蒸腾,湿热之邪较盛。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就会出现人体代谢受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况。 端午五月初五——“毒月恶日”,古人称其为“九毒日”之首。 今年的九毒日都是哪几天? 年6月25日-6月27日初毒日 年7月5日-7月7日中毒日 年7月15日-7月17日末毒日 所以,五毒月,既要驱外毒,还要注重排内毒。 五毒月:“毒”在哪儿? 01 热毒:水分散失导致梗塞 端午和夏至往往靠在一起,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日照最充足的阶段,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高温导致人体水分散失,身体中的水分转化成汗液大量排出,形成了中医理论中的“津液亏虚”。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这就是为什么夏天脑梗、心梗多发的原因。所以在这段日子里面,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控制脾气,多饮水,控制血压和血糖。 解毒之道:常静心,多饮水 02 寒毒和湿毒:脾胃虚弱,容易腹泻 端午过后,空气中湿度增加,饮水量也大幅增加,造成人体内湿气加重的情况。脾主运化水湿,空气中的湿气和体内的水液会加重脾的负担。所以脾胃虚弱是人体在五毒月里的普遍状态。 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这时,一旦进食了冷的、冰的食物,是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本来农历五月脾胃需要运化大量水湿,负担就大,现在还需要加大工作量,将凉的冷的温煦之后再消化,这个过程是非常耗伤阳气的。 解毒之道:饮食要温热,不碰寒凉 五毒月:如何守正扶阳,排毒固本? 佩戴排毒香囊 端午节本来就有佩戴香囊的传统,香囊内一般配伍有艾叶、苍术等,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可以佩戴在身上,一方面香囊古朴精致可以作为装饰品,另外一方面香囊中所用的具有浓烈香气的药物,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中也有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 01端午节保健香囊 功效:祛邪避秽,芳香化湿。 适应人群:适合大部分人使用。这个方子中的药物均为古代常用的,古人经常佩戴的,有祛邪避秽作用的中药。同时,也是在端午节摆放在门口的常见中草药。 配方:艾叶15石菖蒲15紫苏叶10佩兰10薄荷5 艾叶:温阳散寒通络,艾灸的主要原材料 石菖蒲:化湿开胃,醒神益智 紫苏叶:提香,发汗,利尿 佩兰:芳香化湿 薄荷:清脑,舒缓肝脏,清利咽喉 制作方法:将药物打粉,视香囊大小装入适量的药粉(一般为15~30克左右)。 02化湿避秽香囊 功效:芳香化浊,祛湿避秽。 适应人群:适用于一些平素湿气较重,如:头重如裹、大便粘腻、精神困倦等,容易感受寒湿邪气,或者夏天比较容易中暑、生活环境比较潮湿的人群。比如恰逢梅雨季的江南就比较适合这个方子。也适合一些平素脾胃功能较弱者。 配方:苍术15艾叶10石菖蒲15白豆蔻10广藿香10丁香5佩兰10 苍术:健脾、利尿、燥湿 艾叶:温阳散寒通络,艾灸的主要原材料 石菖蒲:化湿开胃,醒神益智 白豆蔻:开胃消食,化湿,行气温中 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 丁香:芳香,和胃止呕,温中降逆 佩兰:芳香化湿 制作方法:将药物打粉,视香囊大小装入适量的药粉(一般为15~30克左右)。 03散寒避秽香囊 功效:温阳散寒,理气化浊避秽。 适应人群:适合于平时比较畏寒、体质较弱的人群,如:面色苍白、四肢欠温、畏寒、大便糖稀等。也适用于一些出差人士、水土不服的人群。 配方:白芷10肉桂10艾叶10干姜5小茴香10丁香5砂仁5 白芷:体香,散寒解表,通鼻窍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艾叶:温阳散寒通络,艾灸的主要原材料 干姜:温中散寒,温肺化饮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芳香,和胃止呕,温中降逆 砂仁:温脾开胃,行气调中 制作方法:将药物打粉,视香囊大小装入适量的药粉(一般为15~30克左右)。 04清凉避秽香囊 功效:清凉解表,解毒化浊,避秽。 适应人群:适用于平素体质比较热,容易上火、容易得风热感冒,咽喉炎、目赤、头疼等人群。也可作为儿童预防流感使用。 配方:金银花10薄荷20菊花10荆芥10蔓荆子10佩兰10辛夷10 金银花:大寒之物,清热解毒,抗炎 薄荷:清脑,舒缓肝脏,清利咽喉 菊花:散风清热, 荆芥:发汗,解热 蔓荆子:疏风散热,镇痛抗炎 佩兰:芳香化湿 辛夷:缓解头痛 制作方法:将药物打粉,视香囊大小装入适量的药粉(一般为15~30克左右)。 艾灸排寒湿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季养生,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让您轻松避免五月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五毒月”。体内寒湿较重的人群,在夏至到三伏这段时间,保持每周3次艾灸,可以很好的排出寒湿之毒。 01 艾灸保健穴位 1、艾灸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 2、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复溜穴可以排水毒,湿毒,痰毒; 3、艾灸血海、委中可以排血毒,瘀毒。 当然,艾灸也有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艾灸的禁忌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 4.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只是洗菜做饭,可以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艾灸后至少2个小时才能碰冷水。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儿童、妇女、瘦人、体弱者、初次灸者、功能减退之疾患:宜小火(艾条的火头离皮肤远一点),施灸时间应短一些。 2.成人、肥胖者、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充进之疾患:宜时间长。 3.体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初期时间短,火力小为宜。 4.敏感者:艾条的火头应该远离皮肤,间隔3-4厘米。 5.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阳气欲脱,施灸时间可以多一些。 6.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时间短一点。 健康求助通道:cctvzcjkk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4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终南山下,种菜养花,中年人的生活也很潇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