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鸣堂中医ldquo毒rdquo
多维立体精准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www.0635jiankang.com/bdf28/bdf287/5730.html 中 医 让 生 活 更 美 好 夏至离开,端午亦过,进入农历五月份后,大家都会明显感觉天气和半个月前不一样,隔几天来一阵雨,热气带着水珠往上蒸腾,弄的到处都是湿湿黏黏的,总感觉空气里有一股胶质一样的东西,体质敏感的人就会感觉呼吸都比平常费劲一些。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所谓“阳极阴生”,阳气到达顶点后从上往下,逐步消退,阴气也从此开始由下往上逐步上升,阴阳交合,一冷一热,天则降雨,降雨则会导致环境潮湿,到处就感觉黏滞,水嗒嗒的。 因此,体质日常脾虚湿重的人,最近就会比较痛苦,外湿加内湿,人就会感觉困乏无力,睡眠多梦,食欲不振,大便不畅,容易滋生细菌炎症,像妇科病,脚气病,痘痘,疹子,以及风湿关节病等就会比较频发。 再者,由于空气中湿度较大,人的呼吸会比平时费劲点,因此,日常脾肾气虚,中气不足的人,就会感觉憋闷,心慌,气短明显,总感觉身体缺少氧气。 由于夏季的余热褪去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热度的顶点还没有到达,大家承受高温还需要持续很长一段,热归热,关键是空气湿度大,热气上得慢,退的也慢,就好像蒸馒头上大气一样,都是闷葫芦,里面憋着热一样。 所以,即使温度没有那么高,但是由于热被空气中的湿给裹着,这种湿热的感觉,也会让人很难受。 因此,这段时间,本身体质就容易上火,气阴不足的人就更难以承受,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近一段时间,对身体是很大的挑战。 每年从现在开始到立秋,这段时间都是很多体虚多病的人群最难熬的时候,因此,自古都有“夏治三伏天,冬治三九天”,本身就有很多基础病的人群,这个时候调理身体都是必须的,在此,“冬病夏治”正当时。 同时,日常生活也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忌口冷饮,少吃瓜果,少吃油腻 这些都容易损伤脾胃,增加身体的湿度,夏天,人的脾胃功能本身就比较差,食欲可能多数比正常少一些,食量自然也会少一些,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形式,因为消化不了那么多,自然也不需要摄入那么多,只要感觉身体轻松,肠胃舒服就行。 2.少吹空调,注意护胸腹,护后背,护关节 《黄帝内经》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夏天,人体的皮肤毛孔张开,是身体排毒出汗最好的时候,此时,如果肆意吹凉风,开空调,就会导致风寒邪气,趁虚而入,尤其是很多商场,办公场所的中央空调,制冷效果好,但是对人体的杀伤力也非常大,很多颈肩,关节疼痛,多数是夏天吹凉风导致的。 因此,出门穿长袖,尽量不让身体招致贼风。 3.坚持每天泡脚 尤其是当下暑湿季节,泡脚微微出汗,可以排寒邪,温通经络。 泡脚可加:藿香,紫苏,白芷等温经化湿的中草药,有助于身体的代谢。 4.注意运动。 每天早上或者傍晚,坚持运动半小时左右,有助于气血的循环,和身体的代谢。 5.外出随身携带防虫药包。 由于天气潮热,湿度大,最近也是生活环境滋生细菌最严重的时候,各类蚊虫也是蠢蠢欲动。 日常可以用藿香,艾叶,苍术,佩兰,薄荷,白寇,石菖蒲,冰片,雄黄等中药材煮水擦洗身体,或者缝制香包随身携带,可有效驱虫辟邪,防叮咬。 爱中医爱学习想要了解更多相关文章 请进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4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药浴这个习俗不要忘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