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今俗称“石菖蒲”我国已有两千余年栽培史,古属“菖蒲”类,是我国水生草本植物类······

古联中有以对上联“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的“菰蒲出水面,两行宝剑青钱”下联的绝对,鲁迅先生也有诗中名句曰:“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中的“蒲”即泛指“菖蒲”之属的泽国草木······

蒲之形态气象,其长势由剑拔弩张而文雅柔韧,有重叶形如刀斧挺立而重茎叶有节虚心,由重体态高大威猛而重风姿轻盈宁静,由植根于浊水淤泥之中而转向植根于清水白石之上,由杂处大泽草莽之间的雄赳武夫转向于置身山水案几清供的娴雅文士。

蒲草喜水,竹海深处的野塘边欣喜地见到他们,水不断地流动,翠叶在微风中摇曳,靠近水边的长势健挺,而缺少水的地带要欠缺得多。因此,水与湿润的空气加上微微的清风是菖蒲必须的成长环境······

常言道,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植物,虽然他们离开了原来的生长环境到我们身边来,新的环境也造就了蒲草新的个性形象······

明代无锡文人邵宝养蒲有癖,其诗云:涧边有仙灵,九节碧如玉,清贞两无歇,虚心愿为谷。中国人对一棵草的感情可谓世界独有,他是人格的象征,清贞与虚心,前者是做人要纯洁雅正,后者愿居于下······

菖蒲本是仙灵物,却为冰霜穴底藏,过尽东风更梅雨,水中央看婉清扬。(明·邵宝,春庭八绝句之一)

而菖蒲的忍苦寒,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的品格,也是做人的要求。所以也不要小看一颗草······

近日喜闻拳石斋主人王大濛老师在举办蒲草文化展,即兴前往,置身于如此绿意茸茸,野气勃发的满目苍翠的环境中,被他那以绘画之理融入植蒲之法,以书法篆刻切入蒲盆制作,以造型美学来考究太湖石与菖蒲的形态意境的抒发而触动,这是当今“江南新文人菖蒲”的创造性开端吧······

“靡不籍阳春而发育,赖地脉以化生,乘景序之推移,而荣枯递变均未足拟,卓然自立之君子也”这正是菖蒲的品性,这也是菖蒲所隐喻的精神,这正是所有怀着精神性的渴望而生活在物质世界中的人们的真实缩影······

盆中石菖蒲,姑从吾所好,谁能归去来,无愧石上蒲······

以上文字尽从王大濛老师《蒲草》一书摘抄而来,稍作整理,照片系乐痕轩主人所拍,尽唯心所作此篇,也是嗜好,亦助学习,现想与各位好友共赏,不到之处多多拍砖哈······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gj/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