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聊大十二景rdquo美
宏门映日、虹桥卧波、东湖流香、西湖明眸、日影荷声、凤鸣一山、文华锦绣、周观天象、凤林凰歌 聊园之美,或湖光潋艳,或鸟语花香,或登东山观日出、舒长歌,或临西桥送余晖、吟诗文,人在大园林的怀抱里陶冶性情,开拓胸襟,在美中安顿生命,诗意栖居。聊大之美,仪态万方,有优美之美,如三湖风光“东湖流香”、“西湖明眸”、北湖“日影荷声”;有壮美之美,如西校南大门“宏门映日”、联接东西校区的桃李桥“虹桥卧波”;有艺术文化美之典呈,如“文华锦绣”(校史馆博物馆)、“形神大观”(校园雕塑群);还有自然人文美之范示,如东校区的动物标本馆、天象馆、一山孔雀园、银河广场与西校区的栖凤林等。聊城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景”按参观推荐路线介绍如下。 1.“宏门映日”(西校南大门)西校南大门,是聊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聊城市东南部的城市地标之一。外地人来聊大,必观此门。此门高2层,长多米,与身后米长14层的综合实验楼、东边米长52米宽的湖南路跨河大桥一道成为壮美景观的重要集结地。 “雄峙一城开气象,俯临两水萃人才。泮宫自是钟灵地,映日新花开满枝。”南大门有四大特色。28根大理石柱支撑,代表了学校从年建校到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所走过的28年光荣历程;正门宽21米,寓意着聊城大学昂首阔步、斗志昂扬地步入21世纪;大门呈一个弧形,像一对张开的翅膀欢迎五湖四海的学子和朋友;大门二层为学校展览馆,此为校园建筑的一大创新,富有特色。 杨连民老师《南门记》曰:每于旭日东升时观之,则映日生辉、涵纳紫气;于日值中天时观之,则昂首阔步、开物成务;于夕照依山时观之,则红披绛绕、云蒸霞蔚;于华灯初耀时观之,则光射斗牛、泽披远近。故此景点名为“宏门映日”。白天的南大门宏伟、巍廓,它巍巍然屹立在鲁西平原,气势磅薄;夜晚的南大门华灯闪耀,灯火璀璨,美哉,壮哉! 2.“西湖明眸”(西校区羡林湖风景区) 西校区有一水域面积为1.4万平方米的湖,名曰“羡林湖”,取此名是为纪念学校的曾任名誉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湖区由东边造型优美的拱桥和西面的平桥分为三部分。羡林湖一年四季各有风味,春可赏柳,夏可观鱼,秋可赏叶,冬可品雪,美不胜收,更有“亭桥望月”“流瀑涤心”等景点供大家品鉴。语地兴来二位老师有诗曰:“掬风望月亭桥秀,高树峥嵘泉水清。最喜年年晴好处,鱼龙争跃鸟争鸣。”此景区名为“西湖明眸”,词出李明蔚老师《羡林湖赋》“如大地之锦绣,似佳人之明眸”一语。水之于城市园林犹如眸之于美人佳丽,是灵性的体现。西湖澄明、秀雅,若把聊大西校区比作佳人,西湖便是佳人的“明眸”了。 东侧的拱桥名为望月桥,在此可以望月怀远,可向四方观望,周围小桥、流水、山坡、亭台相映成趣,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高耸的楼群,令人心旷神怡。在西侧的平桥“观瀑桥”上俯瞰一汪澄泓,石栏倒影,俗虑俱忘。旁有泉眼流瀑,名曰“卧龙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汩汩泉水顺势而下,近而掬之,涤心乐活也。 西湖背靠一座土坡,草木覆盖,郁郁葱葱,唤作“朝凤坡”,取“百鸟朝凤”之意,寓意学校圣地而明时,众望所归。坡上修一亭,唤作“季亭”。登临此亭,俯瞰西校南区,周边佳景尽收眼底。 西湖之美,徐婷婷同学感触而道:“西校的湖水如同江南女子,宁静,温婉。她每天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使我们总是忍不住去回望。清晨,她隐在薄雾里;黄昏,她醉在晚霞中;夜晚,她睡在月色下。站在季亭里看聊大是最美的,那时你会觉得聊大只归于平静。树荫中隐藏着那条青石板路便是通往季亭的道路。季亭不属于美,而是属于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朝凤坡上的树木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旧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人。它们可以看清这里的物是人非,这里的人事变迁。唯有它们懂得静静倾听动人的歌曲,自然的旋律,最初的梦想。它们看过了太多的故事,所以显得格外深沉。它们和其他地方的树木散落在聊大的校园,容易被人发现,亦容易被人遗忘。事物的美丽,需要有心人的停留。”才女刘乔羽丙申年孟夏记曰:“水城东昌,有湖羡林,湖面广阔,水深可观。早春近冬,晨兴书读,天朗气清,鹊雀和鸣,翠树蓊郁,陟彼北山,山有季亭,偶有鸟雀于其上,燕燕于飞。夕阳日斜,其貌骤变,流霞半挂,江天相接,昏晕之美,非言语可状。水面澄澈,莹莹如镜,念泛彼柏舟,欣然驰之,愿与两三伙伴与游,荡荡其景,如若有梦,其中必有羡林。” 3.“虹桥卧波”(联接两校区的桥——桃李桥) 桃李桥夜下桃李“虹彩卧波,水长山伟皆入画;银桥映日,桃红李妍总关情。”桃李桥是联接聊城大学东西校区的一座大型桥梁,全长多米,宽13米,此桥自西向东跨越聊城市的一条路、两条河,犹如一道长虹横卧在水波之上,十分壮观。桥上有多个斗拱装饰,诸斗拱各漆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状若彩虹,故桥亦俗称“彩虹桥”。桥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东西校区师生的往来交流,促进了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同时保护了师生的交通安全,如此之桥为世界高校所独有。明蔚兴来二师有诗赞曰:“天际飞虹映碧空,长桥横跨画图中。青云紫陌延伸处,步步人生锦绣程。” 漫步桃李桥,四岸绿植凝青摇碧,满目苍翠,生机盎然;桥下徒骇河水碧波荡漾,浮光跃金。登临桥上观光台,大河、城市风光一览无余,极是舒目畅神。夜观此桥,桥上的霓虹闪烁,浪漫妖娆,煞是好看。诗人康健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此桥之美:她赤脚小心地蹚过/一条河又一条河/她轻提七彩的裙裾/轻盈地飞跃过大树和芳草//她用博爱的胸怀/承托着学子的锦样年华/她用坚实的臂膀/把天堑搭建成敞亮通途//一千步愿君常登彩虹桥/九重天滋兰树蕙桃李芳//河之畔桥之侧/浮云回望风清月白/水之上桥之下/桃秾李艳火树银花 4.“凤鸣一山”(一山、孔雀园) 山水之美,为大自然之要乐。在聊大东校区东湖湖畔,您可欣赏四时湖水之美,可领略石垒骧山之姿秀,还可审视土积一山之厚魅。“一镜湖泊千水秀;四时云雨半山青”,此景依山傍水,山水相依,且在山水变幻之间品味自然之妙。缘着天然踏步石的台阶拾级而上,观上下四周风景,令人不禁喜叹这里风光无限好! 一山之上,地被以麦冬草、铺地柏为主,贴梗海棠、棣棠、西府海棠、紫薇、榆叶梅、连翘、迎春、红叶石楠、碧竹、火炬树等杂布其上,黑松、白皮松、雪松、五角枫、美国红枫、栾树等辉映其间,成为四季常青、林冠错落、层次丰富、色彩多样的园林空间,可谓一时之景不尽,四季之美无竭。一山的春天艳冶如笑,烟云连绵使人欣欣;夏天苍翠如滴,喜木繁阴让人坦坦;秋天明净而如妆,遥落使人肃肃;冬天冷淡而如睡,空寂促人省省。好一个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睛雨露,树影多姿,让人真切体验着周而复始的宇宙韵律。 山下铺设自然石碎拼、青砖立栽的小广场,青石小料石星罗棋布的游步道,广场安置石桌石凳,形成安静闲适、风景优美的学生休读区,山上两处亦别有风致。如此静美、雅致的休读点,常引好学者沐景而读,浴风而谈,湖光山色,蔚然气象,幸矣,乐矣! 孔雀园位于一山的对面,与一山隔湖相望,在山上常可听到孔雀的铿锵亮耳之鸣。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类之一,是吉祥、美丽、华贵的象征。其形貌、动态楚楚可人,前来观赏的师生、游客络绎不绝。每年四五月其生殖季节到来时,雄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款款开屏,绚丽夺目,还不停地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炫耀自己。张兆同学有联曰:“锵锵引啸随风去;楚楚开屏唤客来。”某名士尝慕名前来观赏,有幸在半夜亲睹三只孔雀同时开屏,着实大饱眼福,连叹不虚此行! 5.“东湖流香”(东校区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总称为“流香园”,为东校区景点汇集之地,意为“芳香流溢之地”。正如宋代陆游诗曰“归来幸有流香在”。“流香园”内的景点用一联可概括为:莅双桥赏东湖品四园媚娇;临两场观骧山味三亭珑玲。双桥是指东湖上南北两座桥:向阳桥、奋进桥;四圃是指园区内的牡丹园、梨园、红叶坡、月季园;两场是指湖东西两侧的世纪广场、同心广场;骧山是湖畔假山;三亭是指湖西侧双龙岗上自南向北的三座亭:踏枝亭、恋花亭、玉案亭等。诗人语地有诗咏道:“一山飞溅玉,水碧锦鳞游。人立蹊亭上,鲜花簪满头。”东湖美矣! 东湖水域面积4.1万多平方米,湖面浩瀚,波光粼粼,泉白如玉,水望澄明,清爽静谧;迟暮时分,小桥流水,月上柳梢头,人约昏黄后,别有一番风情。刘宙晓、张翼同学述道:暖季的东湖,旖旎望去,一湾碧波如镜,湖边树影婆娑,假山如黛,飞瀑似练,溪流如缕,水车声声。湖中喷泉涌动如苍龙吐水,直冲云霄,游鱼相戏,莲叶田田。寒季的东湖,满目萧瑟,寒波滚滚,直至冰凌倒悬,白雪纷飞时,万千柳枝似梨花怒放,放眼尽是银装素裹,自是另一种风味。每到雨时,浓浓的雨水在湖面上弹起点点涟漪,环湖的绿柳低树,如画如墨,泛起袅袅的白雾,伴着微风中摇曳的几片青草小花,颇有几分田园韵致。 “闲寻山水应多味,得意鱼雀来相亲”,到东湖观光,绝不能忘了到向阳桥上观鱼、喂鱼。湖中有五色鱼不下千尾,回环泳游,悠然自得。投以饼饵,则奋鳍鼓鳃,攫夺盘旋,大有情致。 “碧波如镜鱼相戏,假山如黛瀑飞来”,东湖湖畔有假山飞瀑、小桥流水水车等。假山名为“骧山”,骧,马奔跑之意,寄意聊大学子奋进向上。一批批师生和游客前来游玩、休憩。魏代富记曰:“假山嶻嶭(jiéniè),有瀑二层叠而泻。其一排奡(ào)跌宕,锦浪飞湍,水落处阪敧(qī)峁侧,就势排入东湖。其一平缓汩汩,徂东激映于鹅卵,浟浟潺潺,南北分流,环顺假山亦入于东湖。交汇处群鲤拱簇,撮吻弄尾,煞是可怜。回溯水流至处,有柳数株,鸧鹒交鸣其上,燕子颃颉其中,翠枝柔纨,风穿而骀(tái)荡。清渠水湄,萑苇丛杂,时出蛙声。蒲苇尽头,风车旋转,吱吱轧轧。又有白鹤数只,或俯首觅食,或敛翅小寐,或引翮有翀霄之势,栩栩如生,人来不惊。更远之,又有麋鹿林,麋鹿或龁草,或翘首,或偃卧,敦敦可爱。更远之,又有白砾滩,白石碎之,玑珠大小,广铺长排,犹若月降霜华。更远之,又有牡丹园,杂以红黄白三色,艳艳斓斓。花开花落自由时,不以我来而堆艳,不以我去而归秀。幸哉!” 漫步东湖畔,您能感受到远离喧嚣的惬意,感受到与大自然相拥的满足感。湖畔安放着许多木制的长凳,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休读的良好场所。 6.“妙本标物”(动物标本馆) “珍禽异兽俱能活灵活现,标天本地皆是不老精灵。”聊城大学动物标本馆汇集了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两个标本室20多年来的标本,馆藏标本余号,余种,集动物标本收藏、教学科研、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标本布展兼顾了系统分类和生态分类两条线索,展现了我国丰富的动物蕴藏资源和地球动物多样性的特点。该陈列馆主要面向学生开放并作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大学生直观教学课堂”以及“聊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参观标本馆,了解生物多样性知识,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野生动物是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种生物都是大自然的杰出创造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明蔚兴来二师诗曰:“珍禽异兽入芹营,地魄天魂造化功。莫道精灵无觅处,一厅荟萃五洲风。” 7.泽龙艮场(银河广场) “曲水流觞千古韵;立石饮露百年风。”在聊大东校区群星公寓内,由石水二园组构成一阔大广场,名曰“银河”,寄意聊大人才荟萃,灿若星河。水园中央有高台,台中央卧有两条盘绕的巨龙,两侧三阶水池承接五方龙头喷射之水,活力十足,绵延涵蕴。水园南侧接石园,园内之石匠心置放,错落有致,或单立,或群列,或层叠,神貌兼备,朴实无华,接近自然,蕴蓄内秀。“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以温润纯粹,良士也”;夫水,周流无滞,缘理而行,不遗小间,动而下之,蹈深不疑,利万物而不争,有智、有礼、有勇、有象、有物、有精,上善若水,真智者、君子、至道、上人也。观者入园,不由澄怀观道,感悟意境造化之玄也。最后,给大家普及一个科学知识:浩翰宇宙中大概有一千亿个银河,每个银河至少有一千万颗恒星。 8.“形神大观”(校园雕塑群) “古往四海圣贤聚,今朝八方学子宗。”聊大校园内立有大量的人物、造型雕像、塑像等,如孔子、鲁迅、季羡林、傅斯年、华罗庚、莎士比亚、马克思、游子吟、思想者、群星的摇篮、小乐队、卧龙、翔凤等,形神兼备,蔚为大观,成为聊大人文校园的一张张文化名片。 东校区书香园内、逸夫图书馆前神圣地矗立着古代圣人——孔子的圣像,造型为站姿,面部表情“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长髯垂胸,衣袂飘飞,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柄紫微宝剑。塑像孔子的表情慈爱祥和,温润智慧,给人的最大感觉是“儒雅”,俨然一位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敦厚长者。塑像造型高大,象征着孔子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是一座文化泰山。聊大坐镇鲁西,当弘扬孔孟之道。师生、游客可以到此瞻仰孔子圣容,追思圣哲教诲。拍照留念也要心怀虔诚谦恭之态。青巾邱诗感道:“若无孔子,先孔子生者无以明,后孔子生者无以法。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应时常停下匆匆行进的脚步,沉静浮躁的心灵,于圣像下三省吾身,立志效法古圣先贤的气质精神,立志为人文日新而薪火相传!” 西校区星月广场上的现代雕塑,名曰“群星的摇篮”,状貌卓然,器宇闳阔,星月生辉,引人顾盼。一弧弯月常耀中天,九星拱卫光照四方。此为学校政治系首届夜大校友捐赠,喻意母校乃参天之星月、人才之摇篮,培育的济济人才似夺目群星,光彩照人,表达出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无限感恩与深深祝福之情。 9.“日影荷声”(东校区孟真湖景区) 此湖取名“孟真湖”,是为纪念聊城籍著名学者傅斯年先生。傅斯年,字孟真,取其“字”而名。湖区内代表景物有湖中荷花、广场日晷等,故景区文名“日影荷声”。兴来语地二师有诗咏道:“四围翠柳晚来风,万晷时空入望中。日影移来香满地,一湖菡萏半湖红。” 湖区内柳丝迎春,绿荷消夏,风景怡人。湖面水色与两岸风光映成一大好景。正如彭黔同学所记:“水色风光因晴雨而变,因四时而不同,晴看湖面波光粼粼,雨赏涟漪烟雾氤氲。春观柳丝轻扬翠浪翻空,夏望小鱼戏于莲间湖面,秋感清风拂过面颊之惬意,冬踏满地白雪看银装素裹。娴静时于堤边漫步,急躁时看水色风光变幻无穷。”刘乔羽赞曰:“春景生,秋景飒,冬景静,孟真之美,夏景尤甚,湖光日影,绰绰华华,玉泉鱼跃,水波微澜,随风起跌,碧荷苍翠,婷婷擎盖”。荷花,中国人的六月花神,迎着夏日骄阳展示着她的绝世秀色。叶圆如盘,高出水面,水珠凝聚,酷似水银;花期一个多月,多花色,冰清玉润,红晕如脂。生池泽中,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花中君子也。宋人周敦颐酷爱莲花,其名作《爱莲说》,大家都耳熟能详。花中君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红叶绿香满故,日动晷移梦成真。”孟真湖环抱的日晷,硕大的圆盘,尖长的指针,上面刻着二十四节气、十二星座、十二生肖、十二时辰……在翠绿之中、繁花之内,绽放光华。沐浴太阳经过日晷投下的明暗变化的日影,抬头仰望那直指苍穹的晷针,会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心中泛起思古的幽情。即使现代科技如此便捷,站在其前依然可以感受到那种来自远古的智慧力量,悠远切实地敲击着我们的心房。齐如林老师记曰:“辽阔的天空下,日晷矗立在广场中央。不远处的天象馆与日晷广场相守相望。日晷只供瞻仰,真实流淌其间的是一脉相承的智慧毅力,犹如子孙血脉。徜徉其间的我们,步步回环,言之不明受者清,精神的浪花激荡不息,在现代更在未来。”日影、荷声,相伴相应,浑然天成,让人流连忘返。 10.“周观天象”(天象馆) 天道有常,昼可见日泽万物,夜方有月华流瓦,而聊大天象馆却突破时空限制,赋予大自然永恒的星光。这里有星月永辉,银河共影;这里有星移斗转,一瞬千秋,这里的浩瀚与美丽令人表里澄澈,怡然心会。争相辉映的宇宙奇观皆镶嵌在渺远的天幕上,吸引着成千上万星空爱好者们凝神仰望。 聊大天象馆外部形色为蓝天白云,建筑尖拱直插云霄,与其北面的日晷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内部由中间双球天象仪和上面的半球形天幕组合构成,直径11米,是目前国内教学中使用的较大的天象馆,可同时容纳近百人进行模拟天象观测。人们可通过双球天象仪,在半球形天幕上观看到模拟地球不同纬度的各种天象。 “黄鹤穿云不可寻,星空如幻亦如真。九重不见神仙影,万里银河一望深。”在这里,观者可以近距离的品读星空,触摸天象,只一抬手就可以撩去那层神秘面纱。在此小小的穹顶之下,我们可亲见“月有阴晴圆缺”的真实写照,领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依依柔情。倾听星空物语,尽赏星空美景,观日月交食、流星飞逝、霞光满天、未央变幻,仿若星空画卷一览无遗,呈现意想不到的星空盛宴。 对星空的敬仰和向往,是古今中外的哲人和诗人共通的。每到夏秋两季,银河流转星汉灿烂,漫天星斗如织,南方的大火星与北斗遥相呼应;冬春季节天空稍显寥落,猎户南渐,北斗东浮,金牛奋蹄于前,御夫扬鞭于后……在浩瀚的星空面前,人类显得很是渺小。 11.文华锦绣(文华苑) “黉门格物觅真知,史志皇皇启睿思。不必人间夸博硕,木铎雅韵化庭芝。”座落于聊大西校区心脏地带的文华苑,楼为四层,一层为档案馆,二层为展览馆,三层为校史馆,四层为博物馆。大博物馆又包括地球科学馆、文物馆、民俗馆三个小馆。如此综合建设、特色展览,亦为国内高校所不多见。文华,文化昌盛也。唐代韦应物有“茂苑文华地”之诗句。综览义旨妙秀,聊大校史馆,展开学校历史的精彩画卷。一代代聊大人艰苦创业、辛勤耕耘的足迹和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就场景,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明史弘道、滋兰树蕙,校史馆是一部固化的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发展和师生进取的精神财富;也是一本精致的成长纪念册,珍藏了万千学子校友美好的青春记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触摸历史、观察世界、审视地球。您会为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矿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而兴奋,而赞叹,而心目开阔。 12.凤林凰歌(栖凤林) 栖凤林位于文华苑的西侧,北依文学院,绿荫婆娑,景色宜人,书香飘远,谈笑风生,是一个优雅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是聊大最有名的休读点之一。此林主要由数十棵粗大的梧桐树组成,枝叶繁茂、其冠如盖,传说古聊城曾有凤凰栖息,“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栖凤林以此得名。林内,常有学子在此读书、交流,亦有学生社团等时常在此雅会活动,犹如阵阵“凰声”。故此景点文名“凤林凰歌”。 梧桐,本无节而直生,理细而性紧,高耸雄伟,干皮青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雄秀皆备。领略品味此景之美,需要较高的审美眼光与素养。姚碧咸记曰:“栖凤林并不大,二亩地见方。真正让我欣喜和佩服的是它的内置布局设计和景致装点。来到栖凤林的第一感觉便是这里和大观园颇为相通:梧桐杂植而生,青石铺地,麻坑石板为径,三五圆石桌分布其间;更有一石板小桥为林子平添许多意蕴。桥离地仅尺许,两旁有碎石做砌岸状,让人联想到这儿曾真有流水潺湲而过。林子西边有一小土丘,至冬时上面仍绿意盈盈,这更显此林有自然浑成之气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竟离不开这片树林了。” 栖凤林内清新宜人,几张石头做的桌椅立于树木之间,花草的秀丽,树木的清香融于一体,浮躁的空气像是在此静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沁入人心的宁静与舒适。章志炜、徐婷婷两位同学说道:“如果你想读一本书、寻一丝安宁、忆一段往事,那不妨在这里停留,只需片刻,你便可以放下万千思绪,回归自然。这里的每一棵草木仿佛都在守望曾经的故人。从清晨到黄昏,这里的脚步从未停下过。正如年轻的梦想,从未停下过。” 聊城大学宣传片 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撰稿整理:校园文学与文化研究会) 视频:零分之壹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9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427热门表情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