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
结构研究是中药化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从药材中分离得到的单体即使具有很强的活性与较大的安全性,但如果结构不清楚,则无法进一步开展其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也不可能进行人工合成或结构修饰、改造工作,更谈不上进行高质量的新药开发研究,其学术及应用价值将会大大降低。 与合成化合物相比,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结构研究难度较大。因为合成化合物原料已知,反应条件一定时可能得到什么产物、结构可能发生什么改变,事先均可做出某种程度的预测。但中药化学成分则不然,即使不是新化合物,“未知”因素仍然很多。另外,对于一些超微量生理活性物质来说,因为得量甚少,有时仅几个毫克,故难以采用经典的化学方法(如化学降解、衍生物合成等)进行结构研究,而不得不主要依靠谱学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即尽可能在不消耗或少消耗试样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得到各种图谱,获取尽可能多的结构信息,而后加以综合分析,并充分利用文献数据进行比较鉴别,必要时则辅以化学手段,以推断并确认化合物的平面结构乃至立体结构。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在结构研究前首先确定化合物的纯度。纯度不合格,会给结构测定工作带来难度,甚至会导致结构测定工作的失败。纯度检查的方法很多,如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敏锐的熔点等。但是最常应用的还是各种色谱方法,如在TLC或PC上选择适当的展开剂,分别将样品推至薄层板(或滤纸)的不同位置,并在可见光、UV光下观察,或者喷以一定的显色剂(其中必有一种为通用显色剂)进行观察。 一般,只有当样品在三种展开系统中均呈现单一斑点时方可确认其为单一化合物。个别情况下,甚至须采用正相和反相两种色谱方法加以确认。另外,气相色谱(GC)也是判断物质纯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只适用于在高真空和一定加热条件下能够气化而不被分解的物质。HPLC则不然,不受GC那样的条件限制。与GC一样,HPLC也有用量少、时间快、灵敏度高及准确的特点,但两者均须配置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 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对未知中药化学成分来说,结构研究的程序及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其中,每个环节的应用方法均各有侧重,且因每个人的经验、习惯及对各种方法熟练掌握、运用的程度而异。对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更可大大简化,很难说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程序。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文献检索、调研工作几乎贯彻结构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大量事实证明,分类学上亲缘关系相近的动、植物药,如同属、同种或相近属种的动物或植物药,往往含有类型及结构骨架类似甚至结构相同的化合物,故在进行提取分离工作之前,一般应当先利用中、外文主题索引按中药名称或拉丁学名查阅同种、同属乃至相近属种的化学研究文献,以利充分了解、利用前人的工作。不仅要了解前人从该种或相近属种植物的哪个药用部位中分到过什么成分,还要了解该种或该类成分出现在哪个溶剂提取部位,用什么方法得到,具有什么性质,如分子式、mp、[α]D、颜色反应、色谱行为、各种谱学数据以及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并最好整理概括成一览表以利检索、比较。通常在确认所得化合物的纯度后,即应根据该化合物在提取、分离过程中的行为、物理化学性质及有关测试数据,对比上述文献调研结果,分析推断所得化合物的类型及基本骨架,并可利用如分子式索引或主题索引(如推测为已知化合物)查阅各种专著、手册、综述,或者通过系统查阅《美国化学文摘》,进一步全面比较有关数据以判断所得到的化合物为“已知”或“未知”化合物。 如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7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冠果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 下一篇文章: 白酒中有哪些化学成分,种类多的会让你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