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植本章导读

本物种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rorustatarinowiiSchott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芳香,粗5~8mm,外皮黄褐色,节间长3~5mm,根肉南,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因而植株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片薄,线形,长20~30(~50)cm,基部对折,中部以上平展,宽7~13mm,先端渐狭,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mm,上延几达叶片中部,暗绿色,无中脉,平行脉多数,稍隆起。花序柄腑生,长4~15cm,三棱形。叶状佛焰苞长13~25cm,为肉穗花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肉穗花序圆柱状,长2.5~8.5cm,粗4~7mm,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花白色。成熟果穗长7~8cm,粗可达1cm;幼果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花、果期2~6月。

图.石菖蒲

生境分布

喜冷凉湿润气假,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以先沼泽湿地或灌水方便的砂质壤土、富含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

生于海拔20~m的密林下湿地或溪涧旁石上。分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采制

本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采收: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图.石菖蒲

功能主治

辛、苦,温。归心、胃经。具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之效。主治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声明:本文摘自《中国植物志》、第5版《药用植物学》、版《中国药典》,由中药资源监测与服务平台编校发表。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