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间兰若山房丨石菖蒲开花记
一水間.看見茶外 Outsidethetea 石菖蒲开花记 惊蛰未到,一水间中两盆石菖蒲先自抽穗开花,不几日,一盆宽叶金钱也在盆缘处冒出七八枝小花穗。石菖蒲每年都见花,这盆却是第一回。 近年有机缘得常入深山,沐山岚清气,饱翠微甘露。因喜蒲草而常四顾溪水岸边,得九华、峨眉、青城、武夷山各山野生菖蒲数本植于昆明一水间中。每观藏蒲之山山势皆有相近,两壁秀毓,中有河流、溪水穿山而过,水清而冽。 春日,蒲苗初发,草绿稚色,不过寸余,根须并不深,攀附石上以少量泥土苔藓为基。俯看似匍匐于苔石之上,其实亦有昂然起伏,叶尾朝向水流处,山中暴雨过后水流遄急,蒲草虽随波送流,却不损分毫,想来也是草木的智慧。夏秋时节,草色见浓,叶肥而厚,随风散飘,得吴带之韵。 九华、峨眉、青城、武夷山各山菖蒲亦有细微不同,青城山的叶片略厚,峨眉的野逸灵秀,似有本山家风。草木无贵贱,野蒲与金钱、虎须,各有可珍玩处,皆有自己行足山野的云水记忆。 每自采蒲,应适可而止。一石上、一壁间采几苗,留几苗,不可尽数剥夺,令蒲无后。春日乘苗小根短时采下,易于莳养。数本青羽在城中莳养亦有良法可参,须得天光,通清风,著清水,防虫病,时时观察,才能将此山野之物安妥于茶间书案。 这几年带学生入山探茶或讲习山野茶会,会采当地花木入席,菖蒲也是易得、易入茶席的宝物,唯愿识之者均能宝之。 “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 蒙蒲不弃,添春日喜气。时值新书《人文茶席》交稿,略得清闲对坐吃茶,乐而忘言。 ——迎新丙申惊蛰 乙未春、夏,在武夷山开“茶道美学”课程,与学生一起走三坑两涧,结业茶会上采蒲入席。 甲午年十月底,和乐山淼淼一起上峨眉山为无上清凉云茶会峨眉茶会踩点,山中时见奇花异草,溪边石菖附生。为花草痴迷,各摔一跤,戏结为“跤友”。 癸巳腊月十六日,昆明降雪半日,此盆石菖蒲未移进屋,积雪不多,次年春天开花。始知其果不负古人语:耐苦寒。 安徽池州“春服既成”茶会,茶会结束一众人去六安寿县老城看淝水古战场,城楼上吃了一回茶。余提前归滇,未走的人又去看茶山并攀九华,南山如济先生采得石菖蒲,到昆明赠余数株。 甲午春节,与友建水游乐,以紫陶泥雕了个小山子。 甲午夏月,在景德镇颜玉窑画了五只蒲杯和几个漫山遍野吃茶去的人儿自娱。盖碗上题金冬心的“不逢知己不开花”。 乙未年腊月,昆明落雪,一水间菖蒲第二次历低温、覆白雪,幸未有折损。数日后寒流再次来袭,移蒲入室,欣荣如故。 当年苏州三筑小余兄赠的虎须已甚为茂密。因蒲结缘的木白、宽洪兄、听松居士诸友皆清淡悠远,蒲草之风。去岁拜访大濛老师,吃茶观蒲论画,痛快淋漓。 乙未春日制蒲盆,砚田书“窈窕深谷,时见美人”句。初夏小蒲,细观有少年青葱,美人懵懂之美。 近年得吾师常氏不吝指点习蒲草栽培之法,蒲草始避病患。和吾师学习,做个“侣白石”。 韶光可随茶烟留但问空山无人踪 编辑、设计\一水间 文字、摄影\王迎新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寒假白癜风治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yf/3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古今药酒配方每日四种推荐养阴类滋补药酒
- 下一篇文章: 水菖蒲种成盆栽,美观还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