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故事莒县七里门曾叫啥名村民挖出的石碑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http://m.39.net/pf/a_4613542.html 原标题:且于门轶闻(本文选自宋成泰编著的《莒州轶闻》)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门于且于,伤股而退,明日将复哉。期於寿舒,杞随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遂,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於蒲侯氏。杜注且于莒邑。春秋正义曰:既入于遂,复宿於郊,所入非城池也,细绎传注,将战期于寿舒(杜注莒邑)。先遇於蒲侯氏,稍为近莒之地。按齐侯自晋还不入,遂袭莒。其道由西北迴折而东南,齐莒入交,穆陵介处其间,山阜崇峻,涧道深遂,察其地势,则且于约在穆陵以南,去莒城西北六十七里,较为近之。今以附郭土城之七里门当之,解之曰:土人读且为切间,于里声亦近。古之且于内,今为七里门也。不知杜注且于莒邑也,而非莒国之门。且入于隧,宿於郊,复遇莒子於蒲侯氏邑,是且于距莒之国门,尚有几许道理,而七里门接城数里,目为且于,盖出於后人之附会耳。 年秋,莒城郊于家园生产队在古莒城墙跟挖地瓜窖子时,挖出一通石碑,正面竖书“且于门”三个大字。当时于家认为:“且”与“切”同音;“于”与“鱼”同音。“且于”等于“切鱼”,大不吉利,于是乎,于俊等人就将“且”字中间的二横用洋镐凿了去,运到水井做了摇把水车底座。碑高81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石灰石质。后被县博物馆人员发现并运走,现存莒县博物馆。 据现年77岁的老人于俊讲,当时莒县城开西南门(坤位),门口面西,名叫且于门,不知什么年代演称七里门。 郑重声明:本文为宋成泰先生整理创作,版权归宋成泰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102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村这种植物,一般在水塘常见,还能开胃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