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丰时病论医案春温过汗变症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雷丰,字存松,一字少逸,祖籍福建蒲城,后迁居浙江衢县,为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时病论》成书于年,该书专论四时所发生的常见疾病,诚为雷少逸治疗时病的经验总结。全书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遵仲景之说,兼采喻嘉言、程芝田之长。治病强调“按四时五运六气分治”。 雷丰认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治时病,宜乎先究运气”,“必按四时五运六气而分治之”。所以雷少逸论治时病,注重把握时令节气,如秋分之后,燥金主气,凉气袭人,常见“秋凉”证,在狭义伤寒中,指在霜降以后,春分以前。而雷少逸认为,霜降之后燥金司令,人感之当称凉燥;春分前是风木司权,人感之风邪为害。故伤寒之证应在小雪至大雪的寒水主政之时,可称之为一独特见解。 ?临证治案 城东章某,得春温时病,前医不识,遂谓伤寒,辄用荆、防、羌、独等药,一剂得汗,身热退清,次剂罔灵,复热如火,大渴饮冷,其势如狂。更医治之,谓为火证,竟以三黄解毒为君,不但热势不平,更变神昏瘛疭。急来商治于丰,诊其脉,弦滑有力,视其舌,黄燥无津。丰曰:此春温病也。初起本宜发汗,解其在表之寒,所以热从汗解,惜乎继服原方,过汗遂化为燥,又如苦寒遏其邪热,以致诸变丛生。当从邪入心包、肝风内动治之。急以祛热宣窍法,加羚羊、钩藤。服一剂,瘛疭稍定,神识亦清,惟津液未回,唇舌尚燥,守旧法,去至宝、菖蒲,加入沙参、鲜地,连尝三剂,诸恙咸安。(《时病论·卷之一》) 按:祛热宣窍法(《时病论·卷之一》):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开冲服。 此案乃因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盛动风所致。故用连翘、犀角、牛黄至宝丹清心凉营开窍,川贝母、石菖蒲化痰开窍醒神,羚羊角、钩藤平肝熄风。服药一剂,即症状减轻,因神识已清,故去牛黄至宝丹、石菖蒲,因唇舌尚燥,津液未回,故加沙参、鲜地黄养阴生津。 春温是发生在春季初起即表现为里热为主的一种温病。春温病的发病原因分两种。第一种是伏邪自发。另外一种是外感诱发。此处医案,应该属于后者。 春温,每年2月初的立春节气到5月初的立夏节气之间发生的疾病。也就是我们现在,此时此刻正在度过的时间段。时病的“时”是指时间,也就是四季更替而产生的时间阶段。根据四季气候的特点而产生的疾病,又称时病。 误用辛温解表,一时汗出热退。但温病最忌发汗伤津。舌黄燥无津也从侧面印证。津越亏,火越旺。故复热如火。前证津亏火郁。再用苦寒,易形成寒包火,或者寒凝。从病位来分析,有表邪内陷心包,就会出现神昏瘛疭。所谓“瘛疭”,是指四肢轻微的,慢慢地抽动。因为津亏,无法濡养肝筋。也就是中医学常用术语“水不涵木”。故叶天士《温热论》开篇就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yf/10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良杰医话学点中药知识之菖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