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追求古拙之趣,是病态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中国盆景自宋代发展至今,历经变化,但有一个根本的追求不变,这就是对古拙的追求。中国盆景尚古拙的传统是在两宋之际就确立的。两宋时流行的古松、古梅、石菖蒲等,无不崇尚古拙。明人屠隆说:“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最古雅者,如天目之松,高可盈尺,本大如臂,针毛短簇……令人六月忘暑。”他认为古松有一种古淡幽雅的美。配盆等也要追求古雅,好的盆树“更须古雅之盆、奇峭之石为佐”。 明文震亨说:“古梅苍藓,鳞皴苔须垂满,含花吐叶,历久不败者矣,亦古。”13松要古淡,梅也要奇古,古梅苍藓,大有拙意。清人金农有诗咏古梅道:“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这位晚年极爱画古梅的画家最爱梅花古拙苍莽的韵味。 唐代以来,文人有养石菖蒲的风习。石菖蒲是菖蒲和石相依偎的艺术,一盆案间的石菖蒲,微波淡淡,绿意盈盈,真是清泉碧缶,古趣盎然。苏轼说:“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联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张耒描写他案头的石菖蒲说:“爰有瓦缶,置水斗许,间以小石,有草郁然,俯窥其根,与石相结络没,其生意畅遂,颜色茂好。”人们爱石菖蒲,爱它在古趣中透出的生机。 中国盆景艺术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流派,如扬派、苏派、岭南派、徽派、闵派等,流派纷呈,但有一个共同点,都表现出对古拙风格的挚爱。如苏州的树桩盆景很有特色,树干多枯拙,小枝必虬曲,枝叶参差,颇见嶙峋之态。苏派利用榔榆所做的盆景,也多体现出拙态。扬派的盆景多选怪石老木,追求枯润之美。徽派的古梅颇著名,追求古傲苍劲的风韵。福建盛产榕树,所以闽派盆景也多在榕树上做文章,气根丛错,干根一体,树干摇曳多姿,风格古淡。 中国盆景追求古拙之趣,不是病态,它通过古拙要表现世界的真实。宋人戴盆梅诗中有“剥尽皮毛真实在”的诗句,剥凿梅枝,剥去的是一个表面上华丽的喧嚣的表象,它不是世界的本相。盆景艺术是要刊落浮华,直击本相,由幻及真。不是盆景艺术家独爱老根,在盆景艺术的形成期,艺术家就深知,要从根本上反映世界的秘密,在几乎死寂的形式中说新生,说一个生生世界的真实相。 竹冷秋窗净,石瘦盆池清,盘曲古梅影,悠然扣我心。好的盆景给人心灵的宁定,一缕案头的清芬,可以斥退外在的滚滚风烟。其实我们在现代盆景艺术家周瘦鹃的盆景中,就能感受到这种凛凛清气。 南宋萧东之《古梅》诗云:“百千年藓着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正像本文前面所举的那位法国学者所说的,中国盆景常常是几片嫩绿鹅黄的叶,与苍老虬曲的古枝形成强烈的对比。枝愈枯愈好,叶愈嫩愈佳。几片叶是当下的鲜嫩,枯朽枝是百千年的老枝,古淡和秀润就这样结合到一起,将当下的鲜活揉进了历史的幽深中,从而寄寓人们独特的历史感、宇宙感和人生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认识。 中国哲学有一阳来复的观念,无往不复,循环不已,这就是“天地之心”———宇宙生命的核心精神。程颐说:“生意闯然,具此全美。”所谓“闯”,就是枯杨生华,于沉寂中的跃起,体现强烈的生命力,洵为宇宙中至美之物。中国艺术于枯拙中追求新生的观念,正受到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欣赏古拙,并非是欣赏反常的美。在中国美学看来,体现出生生之意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就盆景来说,我们可以想像,紫色的钧窑瓷盆里有湖石几许,一枝古梅盘旋,展现其婉转而流丽的身姿,虬曲的枝头,但见得几朵粉白色的梅花浅斟慢酌,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这香气如同一团轻雾在叶间徘徊,又像是在你的心中轻轻地打开一帧画卷。难道这样的景致和气象就只能以“丑”来概括,什么是美,美难道就必须如牡丹一样艳绰、芍药一样芊绵? 注:图文源自网络,尊重作者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往期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微型盆景当今作用 盆景徒长枝的成因与表现 初学者如何学习盆景制作? 玩盆景的女人更有魅力 玩盆景的男人都是智者? 盆景大师教你黑松盆景逼芽切芽技巧,简单易懂 四方大盘根制作教程 老师讲解盆景蓄枝三部曲 花木盆景日灼病特点与防治 15种盆景发展方向图解 选一地,造一园,择三五知己,遇一人白首 盆景作例 一棵枫树盆景五年高压改型经历 盆景控叶心法,用一颗“匠心”来控树叶大小 盆景修剪知识汇总(玩盆景的一定能用到) 盆景根部四种类型,教你如何处理盆景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w/5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菖蒲盆景,总是让人一见钟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