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超强总结(一)

中药超强总结(二)

中药超强总结(三)

十四、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1、朱砂:镇惊安神、清心解毒入丸散,每次0.1—0.5g,研末0.3—1g,忌火煅。

2、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3、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不入煎剂

(二)养心安神药

1、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生津、益肝炒酸枣仁治失眠效果好

2、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远志:养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4、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5、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安五神,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本草经》

6、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十五、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1、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煅)收敛制酸、止血止痛具有制酸作用的药物:瓦楞子,海蛤壳,石决明,牡蛎,海螵蛸。

2、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煅)制酸止痛

3、代赭石:重镇降逆、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入汤剂1—3g

4、珍珠母: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燥湿收敛

5、珍珠:定惊安神、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研磨冲服

6、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又能祛外风治疗风热表证,尚入血分,活血

7、罗布麻:平抑肝阳、清热利尿、降压

(二)息风止痉药

1、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为热极生风首选药

2、牛黄:凉肝息风、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入丸散0.15—0.35g

3、钩藤:平肝息风、清热定惊、清热透邪宜后下

4、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治头痛要药,急、慢惊风均宜,无论寒热

十六、开窍药(主归心经)

1、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入丸散0.03—0.1g;可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治疗神昏闭证无论寒热。

2、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鲜品3-9g,主治有痹痛,疥癣;噤口痢,虚实皆可,痰蒙神昏,跌打损伤。

3、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湿通散寒性寒,开窍药中唯一寒性药;主治有疮疡肿痛,水火烫伤,外科眼科良药,入丸散0.15—0.3g

4、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温通散寒入丸散0.3—1g,治寒闭神昏,冻疮。

十七、补虚药

一、补气药

1、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扶正祛邪、生津归肺脾心经

2、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性凉,归肺,心,肾,脾经

3、党参:补脾肺气、生津补血性平偏温,补脾而不燥,养胃而不湿,润肺而不寒凉,养血而不滋腻

4、太子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性平偏凉,为补气药中的清补制品

5、黄芪: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6、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健脾第一药,炒用可增强补脾止泻之功。黄芪、白术可治气虚自汗,但黄芪配滋阴降火药可治阴虚盗汗,而白术不可

7、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炒用可增强,补脾止泻之功,山药,黄精平补肺脾肾。

8、甘草:(炙)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生)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久服大剂量易引起浮肿,解热毒,解毒物

(二)补阳药

1、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2、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3、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4、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与五味子,吴茱萸相配治五更泻—四神丸

5、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治阳虚便秘

6、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

7、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活血祛瘀止痛、止血安胎崩漏下血,胎动不安

8、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固精缩尿)治肾虚胎动不安

(三)补血药

1、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补血圣药

2、熟地黄:养血养阴、填精益髓、(炭)止血

3、何首乌:(制)补益精血、(生)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4、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炒用为了去其酸敛之性

5、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熄风,治阴虚动风。

6、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四)补阴药

1、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2、南沙参: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3、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常与玄参,生地配用,润肠通便,如增液承气汤。

6、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与枸杞,熟地,菟丝子同用治肾阴亏虚,目喑不明

7、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天冬,玉竹,黄精,百合,薤白,知母,土茯苓都为百合科

8、黄精:补气养阴、润肺、健脾、益肾平补肺脾肾经:黄精,山药

9、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止血,退虚热主治:肾虚骨痿,囟门不合,阴血亏虚,惊愕健忘。

十八、收涩药

(一)敛肺涩肠药

1、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久咳虚喘之要药

2、乌梅: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炒炭)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外敷)能消疮毒--久泻,久利之常用药,安蛔良药

3、诃子:(煨)涩肠止泻、(生)敛肺止咳、利咽开音--久泻,久利之常用药

4、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5、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与赤石脂相须,治久泄久痢--赤石脂禹余粮汤

6、石榴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精、止带杀虫

7、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有毒,“为涩肠止泻之圣药”--《本草纲目》适用于久泄、久痢而无邪滞者

(二)固精缩尿止带药

1、山茱萸:收敛固涩、补肝肾--平补阴阳之要药可治大汗虚脱

2、莲子:益肾固精止带、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养心良药

3、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

4、海螵蛸(乌贼骨):固精止带、收敛止血、收湿敛疮、制酸止痛胃酸过多良药

十九、涌吐药

1、常山:涌吐痰涎、截疟治疟要药:青蒿,常山,砒石,马鞭草,鸦胆子。

2、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1、硫黄:(外)解毒、杀虫疗疮;(内)补火助阳通便内服1.5—3g,治疥疮。

2、雄黄:解毒杀虫、祛痰截疟内服0.05—0.1g,入丸散剂;主含二硫化二砷,忌火煅

3、白矾:(外)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止血止泻、化痰

4、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痢杀钩虫,蛲虫

5、蟾酥:解毒止痛、开窍醒神辛温,有毒,归心经,外用不可入目0.—0.03g

6、蛇床子:杀虫止痒、祛风燥湿、温肾壮阳

7、土荆皮:杀虫止痒不入煎剂,只供外用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

1、升药:拔毒去腐大毒,只外服,多配煅石膏;轻粉,红粉,朱砂,白降丹含汞

2、铅丹:拔毒生肌、杀虫止痒内服0.3—0.6g

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升药,炉甘石,土荆皮只外用

4、硼砂:(外)清热解毒,(内)清肺化痰内服1.5—3g与冰片配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冰硼散

5、砒石:(外)攻毒杀虫、祛腐蚀疮、(内)劫痰平喘、截疟内服,0.—0.g入丸散,不与水银同用。

6、轻粉:(外)攻毒杀虫、敛疮、(内)逐水通便治梅毒要药:土茯苓,轻粉,大风子,升药

编辑:小杏仁

赞赏

长按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xw/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