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集——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萆薢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一味萆薢(bìxiè)丸治小便浑浊有个老人小便很浑浊,次数多,其他没什么特别症状。老爷爷说,这在中医叫做膏淋。小指月一摸他脉象说,爷爷这脉象并不弱。老爷爷说,如果脉象弱,是气虚下陷,就要用补中益气,如果脉象不弱,就要当湿浊来治,直接用一味萆薢分清泌浊。小指月说,一味萆薢是治疗小便浑浊的专药。老爷爷说,萆薢能利湿去浊,所以只要是实证湿浊,就可以用,若是虚证的,必须另当别论。于是老爷爷便给他用单味萆薢打粉,制成药丸子。这病人吃了一周后,几个月的尿浑浊就变清稀了。原来这个方子就是济生方的一味萆薢丸治小便频数浑浊,老爷爷说,如果小便清冷,夜尿多,那就可以加进乌药益智之品,做成萆薢分清饮。《本草纲目》上讲,萆薢乃治白浊要药。所以下焦清浊不分,往往少不了萆薢。如果属于湿热的,你就可以加些黄柏、苦参,如果属于寒湿的,你就可以加些小茴香、乌药、益智。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不忘散有很多家长都非常苦恼,因为自己娃子学习效率低,成绩不好,家教请了不少,条件也不错,可孩子就是不上进,一上课就打瞌睡,一背诵课文随后就忘,就是不长记性。既然请教老师没办法了,那就只好请教医生了。有这样一个中学生,睡觉打呼噜,鼾声如雷,本来他在重点班的,后来越学就越学不下去,记的东西老忘记,最后那些后来者反而居上,他即使留级,本来名列前茅,到最后考试也会掉下去。家里人以为他生病了,老是没精打采,但去检查又没查出病来,于是来看看中医。老爷爷见他肥墩的样子,心中就明白了,这叫肥人多痰湿,痰湿阻气,就容易气虚,所以胖子容易气虚,气虚多走几步路,就短气乏力,直喘大气,叫他学习久一点都耐不住。脑子一片空白,明显是脑袋缺氧,供血不足。老爷爷笑笑说,你们家庭条件太好了,牛奶鸡蛋糕点零食应有尽有,打开冰箱什么都吃得着,这肠胃堵得满满的,就会充血,而脑袋气血被扯下来,就会缺血,整日晕晕沉沉。这中学生说,大夫,我就是这样,老觉得气力不够用,专注一点,很快就累了,老想睡觉,上课我都强撑着,虽然睁着眼睛,大脑却昏昏沉沉,一片空白。老爷爷笑笑说,我给你讲个经验吧,牛马吃得太饱了,就走不动路,就会很疲倦,所以吃到六七成饱,干活就有劲,我们人呐,也是这样,经常吃撑胀了,就会很累不想动,就像蛇吃下一只老鼠,几天都动不了,所以你想要精神,就要控制住嘴巴,不要吃零食,三餐之外,不要吃任何点心宵夜,你身体得减减肥。只有矫健的身体才有矫健的思维。这中学生跟他家人一听,马上懂老先生的意思,看来得列定减肥计划,同时老爷爷说,指月,为什么人会善忘会疲倦会昏沉?小指月说,痰湿迷住心窍则昏沉,脾气不足则倦怠。所以应该健脾开窍化痰。老爷爷点点头说,那就用不忘散吧。随后小指月便写下孙思邈《千金要方》上专门治疗健忘昏沉的不忘散,里面就有人参、茯苓来健脾除湿,配合菖蒲远志开窍豁痰。这种学生一连吃了一个多月的不忘散,配合老爷爷教他三餐七分饱,远离零食点心宵夜,加上每天下午跑步半小时。很快身体减了好几斤,脑子一下子灵敏了。而且再也没有白天嗜睡,很容易困倦的现象产生。家里人还担心花时间出去运动,会影响到功课。老爷爷笑笑说,磨刀不误工,运动锻炼就是在打磨身体这把刀,刀越锋利砍柴越不费尽,身体越强大,读书就越轻松。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胡烈经验嗜眠的特征是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又睡,故又称嗜卧。究其主要病因,一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机体无以充养,以致心脾功能失常;二是痰湿困脾,上蒙心神,阻遏气机,阳不出于阴。痰湿嗜眠,每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表现沉困乏力,怠惰嗜卧,神情呆顿,健忘,痰多泛恶,舌苔白腻,脉多濡缓。治宜燥湿化痰,开通心神。燥湿化痰,可用二陈平胃汤加减,但开通心神则非其所能胜任。石菖蒲苦温辛香,归心脾二经,善化痰湿,且舒心气,尤为化痰开窍的代表药。笔者从临床体验到,燥湿化痰方中加用石菖蒲,可以提高祛痰湿的疗效,而痰湿嗜眠,尤需石菖蒲入心涤痰,开通心神。痰蚀去,气血通,阴阳正常出入于心,则嗜眠自愈。菖蒲开心窍《梅氏验方新编》记载,治痰迷心窍,用菖蒲、生姜,共同捣汁服下。有个失眠的病人,每天睡前服用安定,方能入睡,最近胸闷心烦,口干口苦。小指月摸他脉象滑数,见他舌苔黄腻,明显痰浊壅在胸膈,说这是小陷胸汤证。而病人确实经常感到胸胃处痞满难耐。可前面医生也给他用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吃了没什么大的改善。老爷爷说,这痰浊蒙蔽清窍,就像乌云遮日一样,小陷胸汤大方向对了,去痰浊之力有余,可开心窍之力不足,所以加进一味菖蒲试试。病人再服用时,便觉得心胸开朗,睡眠得安,晚上不用吃安定,也可以睡得香。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石恩骏经验前人有“怪病皆生于痰”之论,寻常之病与痰浊有关者实不为少数。余曾患痰饮伏留上焦之证,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心率慢至45次/min,疑有心肌损害,苔黄腻脉滑迟,以痰热之辨用黄连温胆汤未效,加石菖蒲12g于方中数剂而愈。气虚的抑郁病人有个抑郁的女孩子,经常板着脸开心不起来,周围人就很奇怪地问她,怎么没看到过你开心。她说我也不知道,总之觉得很郁闷,周围人就叫她去看看医生。中医说你这是肝气郁结,心窍不开,所以给她用逍遥散加菖蒲,吃了五剂药后,果然这女娃子觉得胸口间的郁结散开了,比以前更舒服,隐隐脸上有些笑容,于是她又回去再抓五剂药来吃,可这五剂药吃下去,又郁闷了,不单没有效果,反而觉得人有气没力,她便不解地来竹篱茅舍,问老爷爷。老爷爷叫指月先摸摸她脉象,指月说,这脉象是有郁结,不过沉取力量不够,脉比较沉,还有气虚在里面。老爷爷点点头说,指月,菖蒲不是能开心窍吗,为什么服用了还不开心呢?小指月说,菖蒲开心窍是散开的,如果心窍有实痰气滞可以用之,但这病人是心气不足,虽然也有心窍闭郁,但是虚闭,应该补虚为主,而不是开窍。老爷爷笑笑说,没错,在原方基础上,再加人参一味药试试吧。小指月说,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上也讲它能够令人开心,是因为人参能补益膻中之气,膻中之气足,喜乐之官就能开心地工作。这女孩子再吃完这药后,那种短气郁闷之感又消失掉了,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老爷爷说,凡心窍之闭,非菖蒲不能开,如果佐以人参就更好,因为大凡心窍之闭,源于心气虚,膻中气不足,展不开。而补益心气最上之药,莫过于人参,虽然菖蒲能够暂时开心窍,但恐其只开一时,气力不足者,随后又会闭回去,如果配合人参,就能标本兼治,而无后顾之忧。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王秉衡《重庆堂随笔》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脉,怡心情,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赖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菖蒲拾珍1、石恩骏经验古方读书丸(石菖蒲、炙远志、熟地黄、菟丝子)治心肾亏损,记忆力减退,也可用于老年性痴呆,余用于多种类型之神经衰弱。指月按:熟地、菟丝子能补肝肾,菖蒲、远志可开心窍,所以对于久虚劳损,肾亏不足,又因为痰浊蒙蔽清窍导致的痴呆健旺,便可用此方。2、石恩骏经验慢性咽炎类梅核气,声音不利,为痰结气郁之证,余以半夏厚朴汤加石菖蒲、蝉蜕等治之有良效。指月按:梅核气大都是痰气交租在咽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这时菖蒲一味药,既能开窍利气,也可以化湿祛痰,可谓是痰气交阻的要药。而且《神农本草经》称它还能通九窍,出音声。所以对于梅核气引起咽喉不利,音声难出的,在辨证方中加菖蒲可增效。3、汤宗明经验语言謇涩,甚不能言,用石菖蒲、竹茹、天竺黄宣窍豁痰;若因肾虚精不上承者,加巴戟天、仙茅补肾填精。尤石菖蒲最需重用,用量25~30g,鲜者更妙。《本经》谓石菖蒲有“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之功。足见用之治失语,恰当不过。指月按:李时珍讲到一个妇人中风失语,服菖蒲一年,后百病皆愈。邹润安讲,如果身体被寒水所蒙蔽,心窍灵明为痰涎所壅塞,则运动不周,视听不利,外面痰浊不化,里面声音就出不来,唯独菖蒲生于水石之间,而辛温芳烈,有阳达阴化之功。故凡水液浑浊,而蒙蔽神明者,悉皆主之。所以从这菖蒲的生长习性跟气味看来,知道它入于人体,也能使身体不为痰涎湿浊所阻。这样清窍不被浊阴蒙蔽,则失语可清。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草豆蔻、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薏苡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猪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玉米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葫芦、香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车前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滑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通、通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瞿麦、萹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金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冬葵子、灯心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