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光山王站立荐读
雨季6月,我来到了山水气韵丰盈的光山。 光山县南依巍峨大别山,北临千里淮河。这里山水偎依,河道纵横,湖塘密布,一派浓郁水乡风情,中原文化、湘楚文化、徽派文化在此交融生辉。 光山的雨,质润细腻、绵软柔长。新雨洗涤过的远山、近村、稻田、丛林、河川、湖泊,都泛溢着怡人光泽。细雨里,浅山层峦叠翠,近绿鲜嫩欲滴,长河碧水似飘逸的银带伸向天际。徜徉在淡墨山水里,你会心怀澄澈、通透。 光山的村落静谧安然,如深思智者沉稳持重。薄雾笼村,闲暇小憩的我沿着乡野草径走向村外。身后,不知谁家庭院里传来的鸡鸣犬吠划破了乡村的宁静,长久回荡。村头的浅潭小溪水流潺缓,岸畔水草丰茂,稍开阔处水面氤氲出轻烟雾岚,似纱,比纱要轻,似雾,比雾要淡,似汽,比汽要浓,弥漫着北国江南亦雾似烟的特有质韵。 思忖间,一抬眼,溪畔有位清秀村姑正娴熟地搓洗着衣物,不时用湿漉漉的手理下耳鬓发际,又低头忙碌了。这不正是《山居秋暝》里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吗?草丛中的黄牛安闲地啃食着鲜叶嫩草,偶尔仰天哞鸣,惆怅地摇摆下脑袋又情不自禁地摆动下长长尾巴,是忆母、思偶、念子,还是盼归?洗衣的村姑知兮、细雨知兮、天地知兮。 光山的稻田绿波若浪,平畴铺展,一方接着一方,一塘连着一塘,像一块块掩边叠缝的绿毯,吸饱养分的秧苗正拔节成长,油亮茁壮。披着蓑衣田间劳作的农人身子弯下又直起,直起又弯下,他们正在为自已、为别人、为后世子孙创造着生活给养。 白鹭,被时光渡化了的精灵凌波飞渡,翱翔长空。“呱、呱、呱”,青蛙鸣叫声此起彼伏,远接近连,一浪追逐一浪。千年前这曾经鸣唱在辛弃疾《西江月》里的蛙声,又在我耳边和奏出稻香丰年新曲。 光山的湖含章映翠,鱼跃荷香。视线尽头的龙山湖,似泻落在山脚下的一潭玉液,诡秘莫测,像矜持少女安静无语,像坐道庵姑逸尘绝俗,走近她亦觉时空穿越、光阴倒流,似曾相识却又生分,像垂暮之年见到久别初恋,油然生起莫名感怀。 湖间小路似卧波长龙,依势起伏,绵延伸展,两旁柔柳垂绦,桂树浓荫,菖蒲繁茂,百花争妍,这些灵异草木日夜相拥,终岁相伴,演绎着自然界连理常青的爱情故事。 不知不觉中走上了长虹桥,极目远处,苍山含黛,密林染墨,天地一体,水天一色,烟波中的一叶扁舟越来越远,恰似一幅天成烟波孤舟图。隆高为峰,凹陷为泽,远岸的峰与近处的湖,是地质年轮为光山留下的苍茫诗意。伫立桥头,畅怀揽兴,吸吮着淡淡草腥水气,这是城镇里不曾有的气味,让人如酣饮甘醇,回甘清香。 “嘎、嘎、嘎”的交欢声,“哗啦、哗啦”的渡水声,“扑棱棱、扑棱棱”的腾跃声,是白鹭在杉树林中觅食、追逐、戏闹,那棵棵挺拔玉立的杉树枝杈交错相生,成了水鸟栖息繁衍的家园。杉树根植水中,湖水滋养着杉树,水生树,树映水,先哲们抽象衍生出的五行相生正源于此吧! 曾有人说,天地间山为骨、川为脉、水为血、树为魂。看着起伏的山脉、流动的河川、平静的湖泊、迷蒙的烟雨、葱郁的林木,我深以为然。悠然山水间,聆听他的脉动,触摸他的骨骼,体味他的意蕴,我陶醉在光山的烟雨中。 雨下大了,远山近水,一切都渐次隐没进深浓夜色里。回到歇息处,我临窗枕雨入眠,一夜好梦。(本文配图摄影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本篇审稿李丹组版王睿鹏 作者简介 王站立,男,民权县纪委干部。 本文作者王站立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 委 胡建吾 庄凤娟 李智信 张红阳 张广杰 杨政民 总策划 吕佩义 出品人 杨海燕 初心 思想,影响人生 文字,抚摸心灵 战略合作 河南爱好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兰考县裕桐中学 河南省鸡冠洞风景名胜区 友情支持 新华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声明 感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51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药石菖蒲祛顽疾
- 下一篇文章: 秋日斜照,人面一绿,小菖蒲里的文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