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端午香囊
端午年年过,端午记忆里的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舟……今年端午,因为值班过得有点不同,一早去到场镇集市,看到街上粽叶、艾叶、菖蒲,宽大厚实,一张一张捆作碧绿装在竹篓里,随着一声声长长的吆喝,一双又一双或纤细或粗糙的手在竹篓里的进进出出,那些碧绿便带着驱虫辟邪的美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门廊。想象着艾叶在菜园里阴凉的一角长着,粗壮健硕,端午一早,就被镰刀收割了回来;长在水塘中的菖蒲,风微微一过,飒飒抖动中传来了隆烈气味,从水里拔出,连一小截根,洗净带浅浅一层黄釉的白,配着油亮绿叶,煞是好看。一个人的节日,也想以一种仪式感度过,吃过油亮绿粽叶包裹的晶莹甜糯香的白粽子,准备精心缝制几个玲珑的粽子香囊,内装芳香浓郁之药用植物如石菖蒲、紫苏、金银花、陈皮、丁香、藿香、薄荷、白芷……想象着配在衣裙上的美好模样,嘴角不禁轻轻上扬。石菖蒲:天南星科植物,又名“随手香”,常绿而具光泽,多做文房清供,深受历代文人雅客所喜爱。根茎味辛、苦,性温。芳香清冽,善开通心气,祛除寒湿,辟除四时积浊不正之气。紫苏: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味辛、性温。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紫苏有特异的芳香,《本草纲目》载“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金银花:得名于李时珍“新旧相参,黄白相映。忍冬科植物,味甘,性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泡茶消暑、煮水沐浴是民间的广泛用法,《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陈皮: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辛散通温,气味芳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丁香:桃金娘科植物,香气迷人,花朵繁茂,花色纯朴淡雅,在全世界的园林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也是香精的主要原料。味辛性温。温脾胃,降逆气。藿香:唇形科植物,味辛,性微温。广藿香清芳微温,善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暑湿时令要药,但必须以广产为佳,芳香化浊,和中止呕,解暑化湿。薄荷:唇形科植物,其名来自希腊神话。性辛、味凉。薄荷芳香冷冽,善除风热/清头目,调理肠胃涨满食欲不佳。取叶长于发汗,解热降温使人清凉。薄荷因为拥有强烈而特别的味道,让爱的人爱死,让恨的人恨死。白芷:伞形科植物,味辛,性温,芳香升散;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备好碾碎的香草包、针三颗(两小一大,一颗用于缝制,一颗用于抽五色丝线,一颗用于固定,找同事穿好线,老花眼穿不上针只好求助了)、绿色丝线、裁剪好的绿布DIY手工端午香囊开始了,调出手机里的视频步骤,一步一步照本宣科,想象中的针脚是一针压一针地平直熨帖,操作起来却是蚯蚓松土,歪歪扭扭,好在是荷包式的翻转,所有的曲曲折折都被悄悄地藏在了里面,对角线后一勺一勺的香料舀得不亦乐乎,混合的香味沁人心脾,忍不住时时地深呼吸,收口时的包脚缝也是凭着我的想象,最后配一个五色丝带,大功告成。五色新丝缠角粽!一个一个慢慢地如法炮制,竟然做成了五个,摆在茶盘上,拍一个;没有筲箕,藤椅上也来一个:挂成一串,来一个。哈哈哈,夏倏忽至绿意盛浓,蔌蔌清香。端午的思念与祝福就这样被我缝进了小小的香囊!蕴含其中的美意,你收到到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4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喫茶看苔赏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