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寒药灭火,火毒更旺
资料图 林坤岳南京同仁堂国医馆馆长,中医学博士、副教授,台湾林水谟老中医内、妇、儿科六代传承。 擅长:纯中药鼻炎咽炎雾化,针灸、刺血,皮肤病、胃肠炎、小儿高烧咳嗽等病症的治疗与调理。 嘴角生疮了,口腔溃疡了,咳嗽咽炎了,头晕耳鸣了,这些都是上火了? 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起“上火”,似乎是一种常见病。但为什么老是“上火”?同样的“火”,为什么有的表现在咽喉,有的是在口腔,有的是耳鸣,而有的却是发烧头痛呢? 本期,我们请台湾中医博士、南京同仁堂国医馆馆长林坤岳谈谈“上火”的话题。 晚报记者白丽 火从“胃”起 采访林坤岳博士时,记者拿出一则曾风靡一时的各器官“下火” 火与“寒”相对 林博士称,现代人的病有九成以上是功能性的疾病,很难被仪器检测出来。很多人花了九成以上的精力和金钱在找那不到一成的病,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应该靠自身生活的调节来使自体生命绽放生机。 病从口入。林博士称,我们吃下的所有食物在肌体运作时,都会发生“寒”与“火”的交融。他说,寒跟火互为因果,寒是因,火是果,火是建立在寒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的体内没有寒,就不会有火。他说,火在中医来讲就是一种能量的来源,即“命门火”、“生命之火”。而我们平时所讲的“上火”,其实是一种“火毒”,是人体内过量了的、危害肌体健康的火。林博士讲,水过了叫“水毒”,水毒可以把心火扑灭,而人一旦没有了火,也就不能存活了。因此要运用好这个“火”,适当的火,其能量可促进心脏功能的正常运转,否则就对心脏产生伤害,抑制它的功能发挥。 毒素流窜成“上火” 林博士形象地比喻,人体就像一部车,它的引擎如果没有超负荷运载,其马力是足以供应各部件能量消耗的,也不会产生过热现象。但它如果马力不足硬要去开动,则会产生机器过热现象。像人的肠胃过寒,因为寒有收缩、抑制、减缓的功能,致使肠道蠕动功能变差,使食物过长时间蓄留,进而产生有机发酵,越发酵生出的热和毒素越多。这些热跟毒素经由肠道进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到处流窜,所到之处就火、毒成灾。首当其冲的就是肝脏,使肝火上升,到了心脏心火过旺,到了咽喉引起急性或慢性咽炎,到了嘴巴舌头口臭、口腔溃疡。所有这些“火”,都是源于寒性抑制。 慎用寒药 针对坊间流传的下火处方,南京同仁堂国医馆的林坤岳博士一一做了分析。他说, 林博士特别强调,秋冬季节天气属寒,但是造成天干物燥,人体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如果身体一味地给予寒药,会造成人体内脏的黏膜组织更干燥、更易发炎、更加没有抗病力,所以寒跟温的药要互相调和,在降火的同时促进肌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心火、肝火、脾火、肺火、胃火 各器官的“下火”法 以下是各器官“上火”的表现及林博士给出的“下火”处方: ■心火:表现嘴苦,舌尖有红点。 下火方法:莲子心煮粥或莲子心泡樟芝粉喝,严重的吃“栀子金花丸”。林博士建议添加酸枣仁、石菖蒲、远志、五味子等温性药物。 ■肝火:表现嘴有苦味,眼有眼屎,视力模糊飞蚊症,血压上升,两肋涨痛等。 下火方法:传统方法是喝枸杞菊花水,大便干结的加炒干捻末的草决明20-25g。林博士建议加入酸温、敛肝气、补肝阴的山茱萸、北五味子、乌梅等。 ■脾火:表现嘴甜而黏,舌苔很厚,中有黄苔,大便先干后软,人乏力。 下火方法:用山药煮粥吃,严重的吃中药“人参健脾丸”。林博士建议用泻黄散加炒白术、苍术、党参来暖脾去火,健脾胃。 ■肺火:表现脸有疖子,嘴有辣味。 下火方法:用大枣、沙参煮水喝,严重的吃中药“清肺益火片”。林博士建议使用高良姜、乌药、槟榔、木香、小茴香等温药促进肠蠕动,消化排泄去毒素。 ■肾阴虚火旺:耳鸣,盗汗,人酸软,头鸣,舌后跟有舌苔,嘴干,大便干,手脚糙热。 下火方法:吃中药“知柏地黄丸”。林博士建议食用山药、熟地、杜仲、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等温药补阴、敛阳火。 ■胃火:表现口臭,也可引起大便干燥,宿便气味反倒胃引起口腔异味。 下火方法:牛黄清胃丸。林博士建议食用姜半夏、干姜、党参、大枣、吴茱萸、姜黄、砂仁等温胃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 白癜风医院兰州哪家好白癜风医院兰州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3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祛湿毒随处可摘的车前草简介
- 下一篇文章: 本草纲目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