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草药物志石菖蒲是中药,也是文人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 一、药用价值 辛、苦、温; 归心、胃经; 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二、苏轼的菖蒲情 苏轼《本草》:“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轻身不忘,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注云:生石碛上穊节者,良。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是昌阳,不可服。” 《东坡文集》赞曰:“清且泚,惟石与水。托于一器,养非其地。瘠而不死,夫孰知其理。不如此,何以辅五藏而坚发齿。” 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苏轼喜爱石菖蒲,原因有三:一,它是《本草》中一味有利养生的药材;二,方便移栽,姿态秀雅,几边案头,为日常带来野逸之趣;三,“忍寒苦,安澹泊”,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气质。三种好处,层层推进,并引与菖蒲近似的植物“昌阳”作对比,为文章增添了博物与考证的乐趣。 石菖蒲,有芳香,瘦根密节,细叶丛生如剑脊,又如野人散发,形态很是潇洒。脱离野生后,不会像石韦、石斛等植物那样枯死,但因水分养料不够充足,植株会变小,茎叶变细,观赏效果更胜野生,正如东坡文中所言:“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这东西很好养活,洗去泥土,装在清水的盆中,即可数十年不枯,清寒坚贞之态,果然适合读书人。再配以亲手捡来的白石子,离离于水中,衬着蒲叶,更显“璀璨芬郁”。东坡因奔波不便,便将珍爱的几盆石菖蒲,特地交付友人代养,以后回来打此路过,还要探视,恋恋之情可感。 苏轼对石菖蒲的喜爱及栽培,是持续一生的。到登州当官时,已近知天命之年了。一日游玩到海边蓬莱阁下,发现有许多被海浪冲击,圆熟可爱的弹丸状石子,便发兴捡了数百枚。很快接诏书进京,遂长途跋涉,把这些石子,带回四川眉州老家,养石菖蒲。 石菖蒲很少能见到开花的,传说人见菖蒲花当贵。《梁书》载:太祖皇后张氏“尝于室内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后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云未见。后曰‘尝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食之,生高祖。” 东坡长年养菖蒲,没这好运气见它开花。倒是他的弟弟苏辙,家中的菖蒲一下子开了九朵花,大喜过望,立刻向苏轼汇报,兄弟俩又是作诗,又是酬和,为这其实并不算好看的菖蒲花,高兴了好久。 三、形态特点 特点简介:多年生草本。根茎芳香,根肉质,具多数须根,根茎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丛生状,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叶无柄,叶片薄。花序柄腋生,三棱形。叶状佛焰苞长13-25厘米,为肉穗花序长的2-5倍或更长,稀近等长;肉穗花序圆柱状,长(2.5)4-6.5(8.5)厘米,粗4-7毫米,上部渐尖,直立或稍弯。花白色。成熟果序长7-8厘米,粗可达1厘米。幼果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花果期2-6月。 分布范围:常见于海拔20-米的密林下,生长于湿地或溪旁石上。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白癜风的治疗方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3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金叶石菖蒲图片及形态特征
- 下一篇文章: 花花草草能驱蚊,无毒美化环境,还益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