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剂神曲治鼾证

神曲,这神秘的加工品,是由面粉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发酵而成。在古代,酿造神曲的最佳时间被认为是农历五月初日、六月初日或三伏日。李时珍曾言:“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然而,如今的神曲酿造并不局限于这些日子,热天被视为酿造神曲的理想时节。神曲的诞生过程堪称一场大自然的魔法秀。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子被细细切碎,杏仁、赤小豆研磨成粉,再与麦麸、白面完美融合。经过发酵,曲剂成形,它便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调中功效的神曲。因其由六味药组成,故又名六神曲。神曲的魅力在于其消食导滞之功。炒神曲是一道独特的工艺,麸皮撒入热锅,烟起之后,神曲倾入,瞬间金黄闪耀,香飘四溢。待其冷却,筛去麸皮,便成为色香味俱全的佳品。焦神曲则将神曲放入锅内翻炒至外表焦黑、内部焦黄,再略喷清水,放凉,便能品尝到其独特的焦香。现代研究表明,六神曲麸炒品和焦炒品均能促进胃消化酶的分泌和胃肠蠕动。其含有的多量酵母菌和复合维生素B有助于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功能。更令人称奇的是,神曲还能助力金石矿物类药物的消化。

在临床应用中,神曲展现出制止打鼾的神奇功效。打鼾,俗称打呼噜,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久鼾成病,它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作为首选之品的神曲和葶苈子被广泛用于治疗鼾证。这两种药物大剂量配伍使用时,其效果更是显著。神曲消食作用虽不突出,但它却能畅通气道。当处方中有矿物药材时,加用神曲成为不二之选。此外,对于外感表证食欲不振的小儿患者,神曲也是良药。

葶苈子为治鼾证首选之品

葶苈子,这味独特的药材,源自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它的味道苦中带辛,性子大寒,给人一种清冽的感觉。在汉代,伟大的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第6条中提到:“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这句话揭示了打鼾的严重后果,可能导致语言难以表达。我深入研究古代文献,却未能找到关于鼾证治疗的详尽论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古人可能认为打鼾是自然现象,无需治疗,或者他们将打鼾视为深度睡眠的表现。再者,当时的病患可能更倾向于依赖自我调养,而不是寻求医生的专业治疗,这可能是导致中药治疗鼾证案例稀少的原因。令人惊讶的是,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提及葶苈子可以用于治疗鼾证。打鼾不仅是个人的问题,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隐患。持续的打鼾可能导致头痛、头昏、失眠和记忆力减退等状况。心理压力的增加、睡眠时的精神紧张、工作和学习时的昏昏沉沉,以及可能出现丢三落四、面色萎黄、皮肤粗糙、肥胖臃肿和口臭口苦等问题。更糟糕的是,打鼾可能会影响同室之人的睡眠质量,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鼾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它们的病机有所不同。实证的病机主要是痰湿和瘀血阻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紧密。例如,肥胖的人通常因为过度食用油腻食物,导致脾脏功能受损,水湿运化失调,聚湿生痰。这种体质的人体态臃肿,痰湿上阻于气道,使得肺气不利,呼吸功能出现异常,鼾声如雷。虚证的病机也与痰湿有关,但鼾声较为低沉,夜间憋醒的次数较多。患者常常感到疲惫无力,夜尿频繁,盗汗,记忆力下降,腰部和膝部感到酸软。为了治疗鼾证,我们主要从痰湿入手。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葶苈子和神曲是治疗鼾证的首选药物。葶苈子具有良好的泻肺祛痰作用。《金匮要略·痰饮咳喘病脉证并治》中有记载,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以治疗“支饮不得息”的情况。这是因为葶苈子能够消除由于饮邪阻于胸膈所导致的痰涎雍塞、肺气不利、胸闷喘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日常的打鼾情况并不严重的人,可以使用葶苈子、大枣煎水或泡水饮用,坚持一周左右的时间。将葶苈子与大枣配伍使用,既可以达到泻肺的作用,又能避免葶苈子的药性过强而损伤身体。临床应用中,除了将葶苈子与大枣配伍使用外,还可以搭配半夏、炒白术、石菖蒲和焦神曲等药物,以增强治疗鼾证的效果。当患者咳嗽、喘息症状较重时,可以适量增加葶苈子的剂量。此外,葶苈子上可泻肺,下可利水,对于水气不行所导致的水肿胀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擅长治疗胸腹积水等症状。在古代本草书籍中记载,葶苈子的泻水作用非常强,即使稍大剂量使用也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xt/1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