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艾叶悬门旁,椒香挂件溢净房,门贴葫芦泄毒气,纸剪五毒刺纱窗;兰汤沐浴神气爽,巧手合家敬香囊,五色丝线腕上系,驱毒避邪祈福忙;包粽煮蛋全家乐,时令鲜果美酒香,举家踏青斗百草,端午佳节温情扬。

端午节养生要点

端午节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那么端午节该如何保健呢?

一、起居:夜卧早起,养阳气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端午期间,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1夜卧:十点半之前

虽然说睡觉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

2早起:六点左右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3午睡:养心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养生重在“养生”,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最佳方式。

二、饮食:健脾祛湿,调气血

每年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饮绿豆汤能够健脾开胃、祛除燥热,所以这些饮食习俗是很有养生道理的。

1吃粽子益气健脾、开胃消食

传统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

当然,吃粽子也应有所节制,肠胃病患者、糖尿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2饮薏米绿豆冬瓜汤解毒、祛湿、除暑

端午节后即进入炎热季节,各种病菌随气温升高而滋生,暑气重,此时用喝薏米绿豆汤解毒防病最为适时。

薏米汤是最常见的祛湿汤,但如果您觉得薏米水的味道太单一了,不妨试试薏米绿豆冬瓜汤,这款汤不但非常的清爽解渴,它清热、解毒、祛湿的效果也都是超赞,体内的湿气赶走了,身体的疲乏就也被赶走了。同时这道汤中的薏米不但能祛湿,它的营养也很丰富,还是老年人和体虚人群的营养食材。

3红豆粥健脾养血、利水除湿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能健脾、开胃,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

红豆又名赤小豆,《神农本草经》中说,“赤小豆可消水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经常喝点红豆粥可养心生津,对更年期中老年女性尤其有益。民间有赤小豆与薏苡仁一起熬煮煲糖水的夏日喝法,目的也是利暑湿。

三、运动:强身健体,防疾病

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

1划龙舟:全身气血畅通

端午期间最好的运动,莫过于划龙舟了。划龙舟能使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忧郁情绪也随之化开。

当然,龙舟只是一时之事,端午前后要想都能健康,不妨坚持一项长期运动,比如健步走。

2健步走:强身健体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健步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具体方法:

锻炼者可选择上午或傍晚锻炼,运动中身体放松、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两腿自然迈步,步幅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饱满,呼吸自然有节律。

走路时达到“头目清爽、足部发热,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状态为最佳。

四、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端午时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

传统医学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

所以古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因此民间有插艾草挂菖蒲的习俗。”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也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根茎花汁可人药,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现代人也用它入药,提取芳香油。

悬挂、熏房屋,都有着较好的洁净室内,驱虫杀菌的作用。

“不仅如此,艾叶、菖蒲还可以煮水做药浴。艾叶性辛、苦偏温,可以温络止血,散瘀止痛,除湿止痒,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而菖蒲加水制成浸剂,对各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肖诏玮表示。

提供了几个药浴方:

01除湿“药浴”

艾绒15g、石菖蒲15g、苍术20g;

02清热解毒“药浴”

艾绒15g、石菖蒲15g、鱼腥草30g;

03止痒“药浴”

艾绒15g、石菖蒲15g、土茯苓30g;

04祛暑“药浴”

艾绒15g、石菖蒲15g、青蒿15g;

中医“防疫”,最重“正气”

端午已至,时间进入到农历五月,农历五月被称为“毒五月”,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之说。中医认为,五月即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万物都繁茂,自然,蛇、虫、鼠、蚁以及细菌、病毒也一样繁荣,这就有可能给人的健康带来威胁。现在,全世界都在经历新冠病毒的沉重打击,国内的抗疫基本取得了胜利,可北京近期疫情突然反复,让“防疫”的神经再次紧绷。所以,有必要借着“五毒月”再聊聊,中医的“防疫”问题。传染病千千万,但防疫的大原则并不复杂,借用《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一、正气内存如何让正气存内呢,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养护好脾胃。脾胃,中医称之为“后天之本”,直接关乎我们健康。如果是儿童的话,与孩子的成长更是关系重大。而要想养护好脾胃,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吃”,这个吃并不是让大家吃什么药或者吃些什么所谓高营养的食物,而是少吃,甚至不吃,吃的别那么多、吃的别那么“好”,每餐细嚼慢咽、七八分饱,觉得还能吃点的时候就停下。对于孩子则更是,不要总觉得孩子没吃饱,不断地给孩子填鸭,孩子爱吃的东西,要少吃点,不爱吃的则不强喂。现代科学也证明时常有点饥饿,人体的免疫系统更具活力、工作效率更高,人的寿命也会延长。放心,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吃的水平绝不会缺什么营养,多数都是“过剩”的,我们的身体根本利用不了这么多“营养”,过犹不及反而成为了伤害健康的“毒素”,尤其是很多孩子,肉蛋奶鸡鸭鱼几乎天天有,结果还是不长个、体质差,过敏、鼻炎、肺炎、便秘等等问题重生。多吃素食,少吃鸡鸭鱼肉奶。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的“营养”足够我们的健康需要。可能很多人读到这里会觉得“这都是你们中医的说法,不够科学”,所以,这里推荐一位国际知名的营养学家,柯林·坎贝尔教授的著作《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是从现代营养学角度讲饮食营养的。而且,我们现在比较钟爱、推崇的鸡鸭鱼肉高营养,中医的视角看,这些食物同时也是容易助生“湿热”“热毒”的,从而容易让我们感染各种细菌、病毒。二、避其毒气怎么避呢,戴口罩、勤洗手、分餐制这些都是简单易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中医里还有利用中药避秽防疫的方法,简便有效,没有环境污染,老少咸宜,那就是中药香囊,其实以前,在端午的民俗里就一直有采艾草、戴香囊等活动,这都是“避毒防疫”的意趣。常有朋友问我有什么防病毒、防新冠的药方吗,个人水平有限,确实开不出这么“神”的药来,服药,中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不然吃错药反而容易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那在这里,我推荐一个香囊的配方吧,或许更具实效性。防疫避秽香囊:藿香10银花10艾叶10菖蒲5苍术5木香5薄荷5。以上药材一般药店都能买到,捣成粗末或者直接装在布袋里,放在床头、车里都行,或者戴在身上。这个香囊有一定的防疫作用,也有一些孩子佩戴后反馈,食欲变好了,因为“芳香”可以醒脾开胃。以上量适用于15平米以内的空间,量可以自己灵活加减,只要用量比例不变就行。

温馨提示

粽子,是端午节少不了的一道美食。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有普通的清水粽,还有带馅的,比如说红豆等等,颇受人们喜爱。然而,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产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不可贪食。老年人和儿童以及消化功能较弱者,也应慎食,以免影响消化及正常饮食。热的茶有去油腻的作用,吃粽子的同时喝点热茶可以起到很好的解腻消滞作用。

端午习俗,保留最完善的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主要以糯米做成,配以花生、枣、核桃仁、肉、虾皮、火腿、香菇等。

“糯米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渇、固肠止泻等作用。因而端午节食粽子有固表止汗、解烦除渴等作用,有益于健康,符合中医夏季养生原则。”但要注意一下几点:

?要注意端午前后天气的温度和湿度非常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粽子要煮熟煮透,包粽子宜小不宜大,最好现煮现吃,没吃完的要放入冰箱。

?民间有吃冷粽子的习惯,冰箱取出的粽子、隔夜的粽子最好要再煮一遍。

?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以防消化不良。

?糯米性温,热性体质的人不宜多食,胃病、糖尿病患者也要节制。

除了粽子,端午还有一个不太为人知的午时茶的习俗。

人间无处觅丹砂,求艾三年愿未赊。新授单方收药物,安排来制午时茶。”

“午时茶,一般由中药苏叶、藿香、苍术等味与茶叶混制而成。于正午汲取井水烧开泡饮午时茶,相传有保健功能。”

近年药厂生产的午时茶主要成分有19种: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甘草、六神曲、桔梗、藿香、厚朴、红茶,经生产工艺制成,每袋2.5克,一日1—2次,用开水泡服,有解表和中作用,可治感冒风寒、内伤食积、恶寒发热、呕吐泄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藿香、厚朴、陈皮、山楂等具有良好的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等作用。

午时茶冲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上呼吸道感染所伴发的消化道功能紊乱。

这种习俗绕着走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毒避邪,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饮品。

有的还将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古时,端午节有以雄黄溶于酒的传统,作用有三:1.挥洒消毒用;2.喷涂用;3.饮用。

雄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祛风燥湿、杀虫解毒等作用,外用可治疥癖、蛇虫咬伤等。

“但现在这一传统已经不适合用了。”

雄黄有毒,所含的砷化物是致癌物质,所以饮用雄黄酒对人体有害无益,也不宜以雄黄酒在小孩额上画个王字或涂之于耳,不但不能虎虎生威,还有可能经过皮肤吸收毒性,损害肝脏,不利小儿健康。

总的说来,在端午节之际,养生就需要注意:

起居规律以顺应天时

吃粽子以食疗增加营养

喝红豆粥以加强自我保护

划龙舟以锻炼增强体质

挂艾蒿以清洁消毒避邪

这是一套系统的养生健身体系,也是一份超全的端午养生攻略,送给每一位朋友,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全身少病痛!

(特别提示: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对症调理)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交流,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乱试,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相关疾病请专业老师辨证论治!

健康服务圈(qq)—学习,交流,评论,传播健康服务的综合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ly/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