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复工复产复学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
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控制,但境外病例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都提示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性。现阶段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就是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学之间的矛盾。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学“两手抓”“两手硬”,如何控制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针对外部环境采用香薰疗法;针对人群采用区别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精准防护等方法。 针对外部环境采用香薰疗法 香薰疗法是古代预防瘟疫的外治法之一,利用芳香药物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特点,通过口鼻吸入和皮肤、经络穴位吸收,疏通脏腑经络体系,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而发挥辟秽解毒、防御疾病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一些芳香辟秽作用的药物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对抑制病毒、细菌的活力有一定的作用。 将具有芳香辟秽作用的中草药研碎置于香囊中随身佩戴,通过吸入挥发类物质起到防疫的作用,特别适于大范围的流动人群使用。 可将“防疫辟秽方”(藿香、制苍术、石菖蒲、草果、白芷、艾叶、苏叶、贯众)研末制成香囊佩戴,或水煎室内熏蒸,或制成中草药熏蒸液喷洒,或制成香薰。或制成空气清新剂、中药香喷净化、空气净化器中药防疫过滤包(或滤芯)使用。. 方中藿香芳香行散,能化湿浊,《本草正义》言其“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制苍术燥湿健脾,芳香辟秽;石菖蒲芳香化浊,健脾理气,祛湿解毒,《本草新编》言其“通气必须君以苍术”,可助苍术健脾通气化浊之功;白芷性温气厚,《本草纲目》言其“色白味辛”,助苍术燥湿化浊;草果辛香宣透,《温疫论》谓其“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艾叶苦辛性温,芳香温散,《本草从新》谓其“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共辅藿香芳香辟疫。石菖蒲、白芷、草果、艾叶共为臣药。苏叶外散风寒,其性发散,助君臣之药芳香外散,驱逐秽浊疫毒之邪,是为佐助。贯众清热解毒,其性寒凉,入温热之剂,是为反佐。全方利用芳香药物具有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的特点,通过口鼻吸入,疏通脏腑经络体系,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而发挥辟秽解毒、防御疾病的功效。同时,形成不利于病毒传播的空气环境,达到避瘟、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区别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精准防护 针对特殊场所、密切接触、疾病易感高危人群,强调避疫驱邪为主,给予新冠肺炎“预防1号方”(芦根、金银花、藿香、红景天、贯众、虎杖)、外用中草药香囊及口鼻喷涂剂。“预防1号方”由荆防解毒散、清气饮及五叶芦根汤等多首名方化裁而来。方中金银花善清热解毒,芦根清肺利湿,契合病机;藿香、芦根配伍,取自《温热经纬》五叶芦根汤;藿香、金银花配伍取自清代疫病专著《辨疫琐言》所创之清气饮。藿香芳香化湿,《本草正义》载藿香可“辟秽恶,解时行疫气”,金银花、藿香皆气味芳香,善辟秽化浊,以防疫邪侵染;虎杖、贯众利湿清肺,善解疫毒,如《药性论》记载虎杖“压一切热毒”,《罗氏会约医镜》载贯众“解时行疫气”;红景天功擅益气清肺,与其他药相配伍,使本方祛邪而不伤正,以符合预防之旨。该方共奏清肺利湿、辟秽解毒之功,适于患病风险较高的人群。 针对普通人群,强调避疫扶正。给予新冠肺炎“预防2号方”(金银花、芦根、白茅根、藿香、白芷、草果)、调体方,外用中草药香囊及口鼻喷涂剂。“预防2号方”由清芳透邪汤、五叶芦根汤、清气饮及六和汤等多首治湿温验方化裁而成。方中芦根、白茅根药对,取自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治湿热验方清芳透邪汤。二药性味甘寒,其中芦根透表达邪,白茅根清热利湿,一清一透,清肺利湿而不伤正,宜于湿热疫病;金银花、藿香配伍化裁自《辨疫琐言》清气饮;藿香、芦根配伍,源自《温热经纬》五叶芦根汤,方义同“预防1号方”;白芷、草果配伍,取自《丹溪心法》六和汤。六和汤本为治疟方剂,经过灵活化裁,用这两味药芳香辟秽,化湿和中,以预防疫邪。如《应验简便良方》所载辟瘟散,方中亦用草果、白芷,用于治疗瘟疫、四时不正之气。因本方适宜人群的危险程度弱于“预防1号方”,其目的为未病先防,以辟秽而不伤正为首要原则,故而药物组成皆为药食同源之品,性味平和,宜于普通人群预防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ly/4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菖蒲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