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端午节,我们一定会吃粽子,但是还有两样植物也成为了端午节必备品——艾叶、菖蒲,他们能僻邪、防毒、防百病,颇具药用价值。五月初五,五午相通,在阴阳五行中,午又为火,《奉天通志》上说:“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因此,在五月里,尤其是端午时节,采取一些避邪和防毒措施是很必要的。

艾叶:温经脉、理气血

艾叶,又名艾蒿。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艾草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是妇科的主要用药,用以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艾草捣绒,可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最佳食用的时间是在6-8月,可选择煎、榨汁,或晾干食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艾蒿的叶子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挥发性芳香物质(植物精油)等成分。艾蒿中的挥发性芳香物质还能治疗痔疮和子宫出血。

艾叶泡脚好处多

取艾叶一小把(30-50g),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

市面上的艾叶中药包也可以,但要注意选择。

祛火

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驱寒

艾叶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

治感冒

当受凉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疼或伴有发烧时,可用艾叶水泡脚,泡到身体发汗,最好再喝点生姜红糖。

治咳嗽

艾叶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及抗过敏作用。肝、脾、肾等经络均循布足部,用艾叶煎液熏洗双足,循经脉入肺肾,温驱寒邪、肺气得宣、气得纳、咳喘得止。

改善睡眠

艾叶泡脚有很好的保健效果,温暖全身,会促进人体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经期小腹胀痛等都有一定效果。

治湿疹、皮肤瘙痒

艾叶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通过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把体内的暑湿逼出体外。对湿热热引起的湿癣、湿疹、皮肤瘙痒有作用,但要坚持长期泡。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以15-30分钟为宜。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如胸闷、头晕,应暂停并休息。

水温不宜过热

应40-50度为宜,较高的温度对不但对皮肤有损害,而且会导致气血妄行。

忌空腹和饱腹泡脚

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如果刚吃完饭就泡脚,会使胃肠血液供应减少,胃肠供血不足会导致消化不良。

发烧、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

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

最好用木盆泡脚

塑料盆、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儿童和经期女性需注意

过于频繁、用过热的水给儿童泡脚,足底的韧带易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艾灸堪称中华养生妙法。

菖蒲:镇静安神、祛风宣湿

蒲草为剑,艾蒿扎束似人似虎,叫艾人和艾虎,插在房檐的檐草中,或挂于外面的大门上,用以避邪。

菖蒲性温,味辛、苦,有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之效。菖蒲对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都有一定作用,可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菖蒲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会产生强烈的幻视。

镇定安神:

中药中的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眠作用。

跌打疼痛:

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临床常用鲜石菖蒲、生姜、栀子等捣碎,敷于疼痛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若将药捣碎后加适量白酒在锅内炒热后再敷于痛处,效果更佳。

此外,石菖蒲气味芳香,能化湿浊,有宣窍祛痰湿的作用,适用于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聋目昏、精神迟钝等。









































环孢素软胶囊价格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