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的寻尝+活动主题是要不……就唠唠中医?,共有12位寻尝家和8位朋友参加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虽然本次活动没有期望就这个话题的每个方面都达成一致,但却形成了重要共识:温和比粉黑重要,疗效比中西重要,预防比医治重要。

那么,参加完活动的小伙伴,对中医的看法是怎样的呢?快来康康吧!

Goco

认识中医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科学性,一个是有效性。在我看来,中医和我国传统文化一致,跟科学基本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有疗效的中医药确实存在。

有段时间我有些心虚:我认识中的中医是否是真正的中医?我所了解的阴阳、五行之类的理论,会不会只是江湖骗子的说辞?我还没有系统了解过中医,只是道听途说,怎么就敢“黑中医”了呢?出于快速系统地了解中医的目的,我找了《中医基础理论》来读,这是一本中医药专业的教科书,地位相当于我们专业的《普通地质学》,正经的。

读完发现,我对中医的印象大致还是准确的。

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看到哲学基础我就慌了。噫!一个自诩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学科,竟然在定义里谈哲学了么?哲学本来就是百家争鸣的,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出来的,必然是空中楼阁。由此看来,中医从一开始就和科学分道扬镳了,更像是一种文化。夸张一些讲,中医理论还不如换个思路,打造个类似“漫威宇宙”、“封神宇宙”之类的体系,搞搞艺术创作,效果一定不错??。

中医理论虽然不靠谱,但中药和中医的疗法,经过千年的实践,其中必然是有精华的。中药及中医疗法就像一个粗筛过的数据库,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检验、挖掘,保留其有效的部分,完全可以造福人类。(当然,又会有人说,这还是中医么?)如何验药呢,也不一定非要双盲随机对照,都这么搞不现实。从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上,越高越好吧。

其实就是废医验药啦,还是看疗效。

X.Y

无论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我们使用医疗的根本目的是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两种医疗方式也常常都能够起到上述作用,无论他们理论基础如何、起作用的是治疗方式本身还是安慰剂效应、无论其副作用大小。但我们也同样需要认识到,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不稳固的,而且常常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这是中医的发展中,很让我着急的一点——我们的目的是治病,而不是维护传统文化,即便对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也要坚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中医和科研并不矛盾,如果能够用更科学的方法,将中医中有效果的药物和治疗方式保留下来,研究透彻,(而不是花费许多人力物力对这不靠谱的理论埋头苦想修修补补玩文字游戏),那才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产。

发展缓慢的中医科研,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针对中药药物的副作用研究并不透彻,这让绝大多数中医粉,产生了“中药并没有副作用,中药副作用很小”的思维误区。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就是,医院系统中,广东人的肾病发病率远高于内陆地区,这可能就是由于这些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居民们爱喝凉茶“降火”,而传统广式凉茶中的夏枯草是有肾脏毒性的。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对药物进行持续的研究,并且公布了药品和保健品(含中药)中有肝肾毒性的药材(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