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菖蒲的药用和观赏价值
我国古代菖蒲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菖蒲作为中药有哪些功效呢? 有三种植物,它们都可以称为菖蒲,分别是九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等,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如九节菖蒲,其性温味辛,主要功效是开窍化痰、醒脾安神;而石菖蒲性温为辛苦,主要功效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水菖蒲则辛温味苦,主要功效是化痰开窍,健脾利湿。其实主要的功效都是大同小异。 植株全株芳香,因此可作香料或驱蚊虫,江南就有端午节把菖蒲和艾叶一直悬挂在门上的习俗,用作辟邪,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只要采一片菖蒲叶就不难理解了,叶片呈剑形,光泽耀眼,叶中央有一条明显的中脉,恰似古剑的剑脊。此外,叶片还散发出好闻的柠檬香气。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 菖蒲茎、叶可入药,在8~9月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细根,晒干。可用于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开窍,化痰,健胃。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在我国古书上也有相关的记录,如:《本经》中所述“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又如《别录》中“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目,益心智。”以及《药性论》、《日华子本草》、《滇南本草》、《纲目》等中均有相关叙述。 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菖蒲则与寒士同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作为草本植物,也具有一些植物的功能,如: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菖蒲可以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菖蒲的叶、花序也可以作插花材料;菖蒲可栽于浅水中,或作湿地植物,是水景园中主要的观赏植物。江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 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菖蒲还是中国传统园林造景中,池、湖沿岸不可或缺的植物。 陆游有诗云: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还有解缙的《菖蒲》: 三尺青青古太阿, 舞风斫碎一川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 流水无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 五更弹雨和渔歌。 秋来只恐西风恶, 销尽锋棱恨转多。 菖蒲本种是一种水生植物,高约半米。菖蒲的花,肉穗花序黄绿色,从叶片的中段冒出来。 菖蒲属另外两种植物是石菖蒲和金钱蒲,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很常见。 花菖蒲和黄菖蒲都是从国外引种的,黄菖蒲原产欧洲;花菖蒲主要由玉蝉花培育而来,品种极多,大都从日本引入。花菖蒲和黄菖蒲其实是鸢尾了,叶片与菖蒲本种很相近,同样有较明显的中脉。 科另外一种菖蒲——唐菖蒲,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花店里叫剑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2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石菖蒲中药材,来自海拨1456米的浙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