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种药材与野生药材的质量有什么不同
家种中药材已经成为中药材商品的主流。由于生长环境、生长年限的差异,其家种品和野生品在外观形状上都有明显的差别,有些品种在价格上相差几倍。那么它们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差异呢,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 种质差异 “物种”是动植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物种由进化形成,而且仍然在发展中,但在一定阶段,却又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即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通过量变至一定程度时,就可发生质变,形成新物种。有些中药材物种分布较广,变异甚大,物种之下还有亚种、变种、变型、品种等分级。中药材种质差异主要影响中药材的商品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 中药材进入栽培阶段后,往往就会以家种的种子繁育后代,人为及栽培的特殊环境对个体选育将会逐渐改变野生中药的遗传物质。例如:山东平邑县是金银花主产地,经过十几年培育的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不仅有效成分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提高,花大易采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产量提高了50%以上。 九丰一号 2 生境差异 生境是决定中药材质量的外因。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 土壤方面 栽培中药材一般选择在农田进行,其土壤肥力、各种植物正常生长需要的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及土壤的质地、疏松状况等都会与野生的环境有较大的区别。 光照条件 光照方面对山区植物,尤其是藤本植物的差异表现更加明显,这些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参、细辛、刺五加等中药材生长在林下,其变化较大,栽培时其遮阴棚的透光率一般光照强度保持恒定,而栽培条件下适宜光照强度其活性成分含量也较高;穿山龙一般生长在林下,而栽培时变为全光照。 群落、地形等生态因子的差异 野生中药材与多种与其生态位相近的物种共同生存,其种间通过化感作用也存在相生相克现象,影响药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在野生的环境中,高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受坡度等因素影响较小,但山的坡向不同则导致温度、光照、水分等生长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植物的种群数量则有很大变化。而栽培药用植物的农田防止水土流失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群落物种较为单一,生态环境较为一致。 3 栽培技术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积累对于中药材质量比较重要。例如糖的积累与酚类和萜烯类有一定的关系,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生物碱的含量,增加磷、钾肥的供应可适当地提高苷类化合物的含量。研究证明,在栽培过程中,适当的施用无机肥料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如适当比例氮、磷、钾可使祁菊中的黄酮含量由5.08%提高到5.77%。微量元素作为酶的活化剂对植物的生长及有效成分提高起重要的作用。如0.1%硫酸锰可以提高益母草产量43.6%,生物碱含量由1.77%提高到2.15%。锌肥可提高党参多糖含量15.5%。稀土元素可使6年生人参皂苷(主要为二醇型)提高64.1%。激素也是化学调控的重要内容,如激素连续刺激檀香2年,10年生植株挥发油的含量就可达到25年植株的水平,且成分相似。 此外,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病害防治、水分供应、去除花蕾等生产措施也会影响药材的质量。 4 采收加工 野生中药材的采收往往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进行,如防风的采挖可在春季至秋季的整个时间段,但主要在6~8月进行,穿龙薯蓣(穿山龙)、苍术等也都是如此,而栽培药材基本是在秋季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龙胆为多年生草本,生长在草丛中,生长期不易发现,而在花期则较易识别,因此野生龙胆通常在花期采挖,而此时恰恰是龙胆苦苷含量最高时期,质量最佳,栽培龙胆则在秋季采收,有效成分含量大大降低。因此,采收季节的差异也常常会导致栽培与野生药材质量的差异。 5 化肥农药 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实质是上述生境和栽培技术的单一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衡量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除中药材自身的有效成分外,还包括化学农药和重金属等外来污染物的污染情况。我国中药材的农药残留物及重金属污染,是造成中药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制约我国中药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 野生药材通常是在纯天然条件下生长的,但在栽培条件下,实行集约化管理,常常易导致农药和重金属等外来污染物的污染情况,影响药材的质量。 乡村致富经——种植七叶一枝花发家致富一亩地年产值10万元 北京卫视全面报道白芨的大用途(白芨功效和用途介绍最全面) 重楼价格突飞猛进(上)——品种与历史走势分析 强身健体养生保健吃黄精(黄精功效与用途最全面介绍) 年七叶一枝花种植前景?七叶一枝花的种植 教你识别黄精种类(图文)值得收藏 一、药材种植的现状连续两年的药材涨价,激发了农民再度种药的积极性。年秋末,农民留足了大量白地,今冬积极备种,准备明春种药。从今冬农民种药的准备情况来看,明年药材种植潜在的一些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与推敲。(一)高价勿追这两年药材涨价,如、旱半夏、桔梗、三七、太子参、黄连等,上涨到一百多元至几百元。但这种涨价不是需求拉动的。与之相反,药材涨价却抑制了需求。药厂因原料价高而大面积亏损停产,医院因饮片高价,患者吃不起药而压缩购进。年药材销量下降到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这两年药材涨价有许多品种系人为炒作,哄抬药价所引起的。这些高价药材大部分没有进入生产与消费领域而积压在庄家或跟风者手中。高价药材品种消化需要时间。明年农民盲目种植这些高价品种,必将加重市场销售压力,也会面临较大风险。因此,奉告农民种药切莫盲目追高。年,许多农民一齐瞄准高价药材种植,不研究药材供求关系变化,千军万马都来挤独木桥,结果必将导致某些品种种植的产大于销。产新之后,这些品种有可能供大于求或烂市。—年,山药、白术、白芷烂市的教训至今记忆犹新,年荆芥难卖的教训正在眼前发生着。所以明年药材种植千万不要大家一齐追逐高价,蜂拥齐上。因为,药材不是粮食而是药,有病才吃药,无病不会吃,所以中医药对中药材的需求不是无限量的,单独追逐高价品种很可能造成产大于销。(二)药材高价之后是低价年因药价过高,药厂生产因成本增加而亏损停产。年末因需求疲敝,市场人气不旺,许多药材品种不同程度的降价。进入年后,药材品种尤其是庄家大户炒作拉动的高价品种,有可能继续降价。农民种药切莫作了这些高价品种的牺牲品。二、发展野生药材的人工种植是药材种植的方向追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中医药用于诊疗的配方药材,绝大部分都来自野生采集。随着中药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药早期的丸、丹、膏、散和近期的针剂、口服液等剂型相继问世,对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原料只靠零星采集野生药材已是杯水车薪,于是近代的野生药材变家种应运而生。但近年野生药材变家种受种植技术,种苗等多种原因的制约,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变种成功的品种占总体药材的比例不是很大,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大量的,更有价值的野生药材品种,尤其是那些资源濒危的野生药材,急待挽救性开发变为家种。三、野生药材的采集状况我国是药材野生资源大国,但长期无保护地采挖,许多品种已濒临枯竭,如石菖蒲、九节菖蒲、藁本、羌活、茜草、野生柴胡等,这些野生品种经过多年持续性采挖,资源已很少。由于人为造成的生态、气候、地质的变化,一些品种如野生天南星、野生旱半夏已灭绝。另外,由于这些年农民忙于外出打工、经商、办企业,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无暇爬山越岭地采挖野生药材。如东北野生品种赤芍、苍术、白鲜皮、升麻、威灵仙等收购商收购价由3.5元提高到5.5元(鲜货),农民采挖这些品种日收入百元,其采挖积极性也不高。今年这些品种的收购量远远少于过去。这说明野生药材的零星采集,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医药的增长的需求。当务之急应该积极发展野生药材的人工种植,以保证中医药的需求。四、应发展的野生变家种药材品种举例野生药材有几千种乃至上万种,一些市场供求矛盾较突出的中药材大品种极有开发前途,如根茎类的有赤芍、羌活、秦艽、茜草、石菖蒲、九节菖蒲、藁本等。树皮类的野生药材如黄柏、白鲜皮等。花类如金莲花等。这些野生品种,因市场走畅价格不断缓升。将这些野生药材变为人工种植其亩效益将十分显著。另外,野生品种原本生长在条件相对较差的环境下,对土质气候适应性很强。适宜荒山草滩、草原种植。如:苦参、石菖蒲、金莲花等品种,不一定占用耕地种植,是山区发展人工种植的最佳品种。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ly/1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天太冷不想洗澡的,洗此处20分钟,还有
- 下一篇文章: 冬天太冷不想洗澡的,洗此处20分钟,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