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淄博设若不谈淄博,中国的历史必将重
一、泱泱大风 故乡,在每个人生命的版图上都是大写的,醒目的。这大写而醒目的故乡,或是冬日里的瓢泼阳光,或是花海里取之不尽的芬芳……而于我而言,故乡几乎什么都是,既是和煦的阳光,也是馥郁的芬芳,甚至是阳光和芬芳中的声声呼唤和切切叮咛…… 一转眼,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多年了。身是离开了,一半的心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因为那里是一块奇异的深具大乘气象的土地;因为那里有我的最亲的亲人和最好的朋友,在最亲的亲人和最好的朋友的共同关爱和呵护下,我的最初的梦想才得以破土而出并舒枝展叶。设若,没有故乡的养育和庇护的话,没有最初的枝条和绿叶的话,我的生命绝然不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葳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对故乡的感情早已超出了乡情的涵义。乡情,谁都有,却不见得人人都把乡情渗进了骨髓里,融在了血液里。 我的故乡在淄博。作为一个淄博人,我深感荣耀。淄博,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源地。谁都知道,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之首的齐桓公便在淄博。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历来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而这“战国七雄”中,齐国称冠,国力最强。 当时齐国的具体所在地临淄城的规模之大,实在是对得起“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之说,打个比方,就类似今天的北京和上海。 这个说法,可以从《晏子春秋》里找到最为充分的证据:“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就可见当时的齐国之繁盛了——注意其中的“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八个字,因为从中可以看出齐人的家境和神采,也就是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齐国不仅外在繁盛,内在也繁盛,因为它是一座“文化城市”,而且,它的文化完成是开放式的,属于生生不息的“海洋文化”,而不是封闭式的“土地文化”。这层涵义,对应到西方文化中,便是典型的“酒神文化”。当然了,这是在“日神文化”之上所融入的“酒神文化”,既内敛又开放。因此,后人一致地认为,齐文化是当时所有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文化,因为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乎无与伦比。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才有了了不起的“百家争鸣”之说,才有了那么多的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经济家、政治家等等。当然了,这要感谢齐国的伟大缔造者和创始人齐太公姜尚,即吕尚,也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的那个姜尚或吕尚。 要不,淄博也不会在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殷商文化五个阶段后迅速崛起,形成“泱泱大风”,一举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块发祥地;更不会齐风劲吹,每一面大纛都猎猎飘舞,至西汉前期一直“钜于长安”;并接二连三地涌现了齐国的第一名相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晏婴即晏子,春秋末期著有《孙子兵法》的军事天才孙武,在《史记》里单列一章重点推介的春秋时齐国大夫司马穰苴,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孙膑,以养士著称的战国四君子之一孟尝君,北魏时期为人类文化史尤其是科学史贡献了划时代巨著《齐民要术》的贾思勰,因《三都赋》而导致了“洛阳纸贵”的晋代大文学家左思,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左芬,中国医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并有着“医圣”之称的扁鹊,世界医学史上第一个创用“病历”的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西汉诗学四大流派之一的《齐诗》创始人辕固即辕固生,《尚书》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博士欧阳高,西汉今文经学之一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胡母生,向汉武帝提出“推恩术”的名臣主父偃,深受汉武帝宠信的齐国方士李少君,“房谋杜断”的唐朝名相房玄龄,唐代晚期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段成式,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清初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被誉为“一代畴人之功首”的清代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薛凤祚,反对清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以及或英明或开明或高明各具高度、深度和风度的鲍叔牙、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孟轲、荀况、曹参、田单、孟姜女、毕自严、李化熙、孙廷铨、岳含珍、董永、贾仲名、高珩、顾炎武、焦裕禄,等等,他们无不是淄博的黄金和骄傲。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灵人杰,博大精深,尽管已经被许多人的嘴巴磨去了几层光亮,但用在淄博身上,绝对概括,也绝对恰切,淄博会还原它们最初的清新和光亮。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我的故乡面前,一直都是卑微的,因为淄博实在是有着太多的辉煌,是大辉煌,我的萤火虫一样的光点实在是微不足道。这就是我把我的故乡当成了一种激励的理由。自豪和骄傲是大家的,电光石火一样的激励才是我自己的。 当我在说“我自己的”时候,显然,我已经不是“本我”和“自我”而是“超我”了。 这个“超我”继续兴致盎然地打量着淄博—— 淄博的后李文化在我国北方尚属首次发现。淄博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钻石地位。淄博的齐国故都以及周边地带的文物古迹浩大繁多,一向被誉为“中国地下博物馆”。淄博的殉马坑完全可以和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相媲美…… 远远不止这些。其实仅是这些,已经很能说明淄博的不可替代了,因为一个重量级的文化符号便能改变一块版图的文化质量,但远远不止这些。 当足球热越来越热并迅速地把这种热潮遍布全世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考察足球的真正发源地……岂不知,足球的发源地就在淄博,准确地说,是淄博现在的临淄区。只不过是,当时准确的说法叫“蹴鞠”,而已。《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策》中均有关于当时的临淄城盛行蹴鞠的详细记载。很显然,蹴鞠就是现代足球的始祖。而今,这个观点已经得到国际足联的充分认可。也就是说,淄博的魅力是全方位的,既有开明的政治的,也有深刻的文化的;既有卓绝的智育的,也有超常的体育的……而且,都是有力地非凡地往前推进着,各个领域都有遥遥领先的内涵,不仅在中国遥遥领先,也在世界遥遥领先。也许,那个时候的淄博人,就悟透了古希腊的那句“艺术使人的心灵处于和谐,体育使人的身体处于和谐”的红璧玺一样的内涵吧?要不,何以在淄博这方热土上呈现出如此让世人惊叹的大盛世和大和谐? 淄博,是淄川和博山两个区——最早的时候叫县——首字的合称。“淄博”这两个字横空出世,要追溯到年8月,是从那个吉祥的8月设立淄博特区开始的。 年淄博全境解放后,淄博从此开始展开了一幅幅全新的画卷。陶瓷、琉璃、丝绸、化工、医药、建材、纺织、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煤炭等等,开始了各显神通,并神通广大,一跃成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在淄博这样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现代工业城市里,斑斓的画卷实在是无处不在,动人的诗章实在是无处不在,耀眼的金光实在是无处不在。 因此,就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唯一的陶瓷名城”、“中国琉璃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博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国家新材料转化基地”、“中国唯一泵业名城”、“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国务院批准的49个较大城市之一”、“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等等城市名片。一张张含金量巨大的城市名片,给淄博这座海内名都再添光环和魔力。这些,自然都是一些,想忽视也忽视不了的光环,想忽略也忽略不去的魔力。征服性的美,不可抗拒的美,完全可以奉送给大写的淄博,重量级的淄博。 这就是我不得不热爱的理由,这就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回望故乡的渊源。 热爱堪舆学的我多年来一直在探询,探询淄博之所以不寻常的更多的玄机——位于山东半岛,既临山又接海:山的坚定和海的包容赋予了生息在淄博这块土地的子民以坚守和开放,既有儒的基因也有道的骨血,兼容并蓄,仪态万方;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既有山地的十分突出的个性也有平原的无比坦荡的性格,不会轻易动摇,也不会轻易妥协;南连泰山,北靠黄河,东临潍坊,西接济南:区位优势独特影响了生命个体的独特,融敦厚、仁爱、爽直、大度、用心等等于一体;地势特征为南高北低:隐含了“坐北向南”之意,即,淄博人向北遥望是一片开阔,一展眼尽是紫气,也即源源不断的希望在命中;城区呈梅花状分布,布局舒展,形成了城市组群:这是中国版图上仅有的城市格局,正是这种格局隐喻了淄博人各自独立又相互关切的性格,像梅花一样“傲雪坚忍”、“越冷越开花”,又毫不吝惜自己的芬芳…… 是的,淄博的地气是独特的,淄博人的心灵是丰富的。在这样一方大气而又灵异的土地上,不人才辈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务实的淄博人,一向不善于去蹈虚,尽管蹈虚可以偷机,可以取巧,带来一时的虚荣和浮华。 二、哦有了力量 心曾经不止一次地飞回去……飞回去,显然是为了汲取更多的力量。 不说别的,仅是“淄博”这两个方方正正、个性鲜明的字,就是裹挟着力量的。它的一笔一划里,全是力量。我的生命,离不开它的力量。“哦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小蚂蚁那样的顽强,用顽强去说服每一个困难,用顽强去感动所有的风浪……哦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种子那样的智商,用智商去擦亮每一个笑脸,用智商去打磨每一个梦想……”这是我的曾膺获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流行歌曲大赛华南赛区优秀奖的一首歌词《榜样》中的几个句子,我说的力量,显然有我的故乡淄博的一份功劳。 力量自有力量的源泉。我的力量的源泉,广义上说是淄博,狭义上说便是淄博的人和事。有着怎样的人就有着怎样的事,正因为淄博人都是善良的、真诚的、率直的、豪爽的、智慧的、大器的,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令人感动的事。 1月22日,即我回到淄博的第二天,便在零下十六七度的情况下——据说这是淄博二十多年来最冷的一天——和全家来到了位于淄川的梓潼山,因为梓潼山曾经留下了鬼谷子和王樵的踪影,尽管这些踪影早已被历史的风雨所稀释。稀释不了的,自然是意义。我就是奔着永恒的意义而去的。 耳朵冻得有些僵硬了,但我依然听得清透过历史烟云远远传来的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给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高徒们讲授兵法的宏响,听得清二十四孝之一王樵在山洞里读书的妙音……除了我们一家和陪伴我们的陈向前、谭耿、小冯、子岩等六人,没有别人,我只管悉心地倾听着……倾听着,眼前便幻化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我知道这些画面是有营养的,我的生命需要这样的独特的营养。精神的胃,便不自觉地张了开来……这时候,我是一个饕餮,我不计较别人说我贪婪。兵法之于我,用处并不大,何况我也早过了做军事家的梦想的年龄;王樵卧冰求鲤的动人故事我也早已烂熟于心,我来也不是为了复习卧冰求鲤的故事……我来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听清一种声音。我们的世界,无论怎么迁变,都不可能会离开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才是声音中的声音,它比鸟语更婉转,比歌声更悦耳,只因为,它是全人类的精神的营养品。 突然,天地之间打开了一本大书,这本大书便是《鬼谷子》。《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经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阐述了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了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就可见,《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上来说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展开的,教一无所有的弱者怎样运用谋略进行游说从而控制作为强者的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但由于其中涉及了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作兵书。但它不是一般的兵书,而是一部特殊的兵书,即教人怎样整治自我拾掇心志的兵书。说到底,它是一本永恒的精神书,不朽的艺术书。 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 以上便是鬼谷子的观点俯拾。从这些拈来的观点中,就可以看出鬼谷子的辩证。是的,鬼谷子是一个充满了辩证的鬼谷子,哲学的鬼谷子。 相传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又号玄微子。这位玄微子之所以住在鬼谷洞天,完全是为了在凡间度几位仙人。无奈苏、张、孙、庞诸弟子皆尘缘未尽,凡心未了,无缘去洞天,玄微子便只好在暗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9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颜德馨治心系疾病用药心法
- 下一篇文章: 脾虚湿重吃什么中成药10种常见的清热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