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17种症状,10人中9人都要中招
中医认为,湿气是“万恶之邪”,它从来不是某个季节、某种人的“专利”。一般来说湿气重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指因为外界的因素导致湿气重,而内湿一般是因为内脏出现问题,从而产生湿气重的症状。像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都是跟体内的湿邪有关。 所以你发现自己有湿气症状时,不要忽视,要及时调理,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结果。 1、体内有湿气的17种症状: 2、导致体内湿气重的因素 饮食不规律 俗话说,“病从口入”,一般体内的一些疾病的发生有大部分都是因为饮食问题造成的,像夏天为了图一时的凉爽,而吃一些冷饮,寒气入体,但是没能及时排出去,就会伤害人体的内脏。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夏季的时候不宜过度待在空调室里,冬季的时候不宜穿单衣,要注意保暖,“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另外,睡眠也要格外的注意,睡眠是健康的基础,因为睡眠是人体身体排毒的时间,如果,身体内的毒素没能及时的排出去,就会导致内脏发生问题,造成“内湿”,后患无穷。 不经常锻炼 锻炼通常能把身体内淤积的水气通过汗液的形式很好的排除出去,这样就能很好的避免湿气重的情况的出现。饮食、作息上不太规律的人,如果不经常锻炼,长时间就会造成湿邪入侵,为疾病的发生埋下很大的隐患。 3、祛湿的方法 临床上,祛湿的方法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四类:分别为苦燥湿法、芳香化湿法、温化水湿法和利水渗湿法。与祛湿相关的中成药可谓琳琅满目,其涉及疾病种类多、范围广。 1、苦燥湿法: 当归苦参丸、二妙丸、龙胆泻肝丸、六君子丸、二陈丸、足光散、独活寄生合剂。 区别用药:? 当归苦参丸和二妙丸都是以苦寒药为主药,燥湿清热,调理湿热之邪引发的病症,应用范围不仅仅限于说明书中提到的皮肤方面的疾患,对于很多湿热引起的其他的疾病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龙胆泻肝丸是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药物,对于肝经湿热上攻和下注都有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此药大寒,辨证须准确,不可妄投。 六君子丸和二陈丸燥湿健脾化痰,是燥湿化痰兼调理脾胃的代表药物。 足光散是外用燥湿药,其中还添加了收湿敛汗的西药成分,对湿热浸淫导致的手足藓有效。 独活寄生合剂是调理风寒湿类疾病的代表成药,在祛风湿类的口服药以及诸如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中,祛湿的方法基本都是苦燥法。 2、芳香化湿法: 藿香正气水、时茶颗粒、藿香祛暑软胶囊、加味藿香正气丸、祛暑片、香砂养胃丸。 区别用药: 藿香正气系列、祛暑片、午时茶颗粒的组方中都既有散寒解表的药物,又有化湿和中的药物,都可用于在暑湿天气里感受风寒的暑湿型感冒;而午时茶颗粒的宣肺散寒之力更强,并有消食之功。 藿香祛暑软胶囊针对“內温湿滞”,加丁香、生姜、法半夏加强了燥湿温中止呕的作用。 加味藿香正气丸较藿香正气水调理脾胃的功效更强。 与前几个药主攻暑湿热感冒不同,香砂养胃丸虽然也有不少芳香化湿药在其中,但其无祛风之药味,故总体功效是健脾和胃,化湿温中,与参苓白术丸相比,二者同为健脾利湿药,但前者偏湿,偏于调理寒湿困脾,后者药性平,益气之功著,偏于调理湿阻中焦导致的气虚便溏等症。 3、温化水湿法: 萆薢分清丸、五苓胶囊。 区别用药:? 萆薢分清丸温暖下元,利湿化浊,可调理由下焦虚寒,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中益智仁和乌药温肾,粉萆薢和石菖蒲利湿化浊,此药应用淡盐水冲服,取其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 五苓胶囊与古方“五苓散”略有区别,即桂枝改用了肉桂,由此其花气行水之力有所减弱,而温肾助阳之功略有增强。 4、利水渗湿法: 参苓白术丸、复方金钱草颗粒、八正合剂。 区别用药:? 参苓白术丸以薏苡仁和茯苓利水渗湿,辅以其他健脾化湿药,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 复方金钱草颗粒和八正合剂在利水渗湿功效之外,还有清热之力,故主要调理湿热下注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3个方子从肝治心,藏神!睡不着,就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老中医帮您开方暖阳气、散寒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7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连翘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耳鸣和耳聋大部分耳聋由耳鸣发展而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