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分消汤

刘仕昌效验方

柴胡10g黄芩葛根各15g扁豆花秦艽白芍苍耳子各12g青蒿(后下)甘草各6g黄连3g水煎服。

本方有清泄少阳,分消湿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暑湿邪郁少阳之症。

微恶风寒者,加银花、连翘;咳嗽者,加紫菀、北杏仁、浙贝母;脘腹胀满者,加枳壳、藿香;胁痛者,加小青皮、生牡蛎;心烦者,加知母、夜交藤。

涤暑透湿汤

刘仕昌效验方

连翘菊花各12g扁豆花黄芩竹叶北杏仁各10g青蒿(后下)香薷甘草各6g苡仁20g葛根15g水煎服。

本方有涤暑化湿,透邪达表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暑湿邪在肌表之症。

头痛甚者加苍耳子、白蒺藜;胸闷者加藿香、枳壳;全身酸痛者加秦艽、防风;口渴甚者加花粉、芦根;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加味三仁汤方

田乃庚效验方

柴胡12g黄芩9g青蒿(单包,代茶饮)30g杏仁9g白蔻仁(打)12g薏苡仁30g滑石(包)15g半夏6g厚朴12g竹叶12g通草9g草果9g槟榔炭(包)9g水煎服。

芳香透热,宣畅气机,清热化湿。治疗湿温或暑温致使湿热郁遏于气分之证。

若湿邪偏重者加苍术、佩兰以助化湿之功;湿热郁表而见白者,重用薏苡仁、竹叶以透热渗湿;湿热熏蒸于肝胆而出现黄疸者重用茵陈以加强清热化湿,能引湿下行而不伤阴,热邪偏重者重用青蒿配柴胡,以清解透热,使热邪外透而解。

连朴三仁汤

董漱六效验方

川黄连2.4g川厚朴2.5g杏苡仁各12g白蔻仁3g(杵)淡豆豉12g黑山栀9g云茯苓12g飞滑石30g制半夏9g淡竹叶9g鲜菖蒲9g活水芦根30g(去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再加水浸过药面,煎沸后文火再煎30分钟,二煎加水适量,煎沸后文火再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2次服用,饭前或饭后2小时温服。

清热燥湿,理气化浊。治疗湿温、湿热证。症见发热稽留不退,胸闷心烦,渴不多饮,口黏纳差,小溲短赤,舌苔厚腻,黄白相兼,脉濡滑数,中医辨证为湿热蕴阻中焦脾胃、气化失利者。

汗出不彻或无汗者,去滑石加豆卷12g;口渴欲饮者,去半夏加茅根(去心)30g;心烦少寐者,去茯苓、滑石加朱茯神12g,远志5g,益元散(包)12g;腹胀便秘者,去茯苓、滑石,加焦六曲12g,江枳实5g;高热神昏谵语者,去半夏、厚朴,改用厚朴花2.5g,白蔻改用蔻衣3g,另加抗热牛黄丸(原名安宫牛黄丸)1粒,分2次服,温开水另送下;呕吐清水,舌苔白底罩灰者,上方另加玉枢丹3g,分2次温开水另吞服。

藿薷饮

徐恕甫效验方

陈香薷2.5g广陈皮2.5g建神曲6g藿香梗2.5g车前子6g甘草3g紫苏叶2.5g法半夏6g木通2.5g川朴2.5g益元散6g生姜3片葱白7根水煎服。

本方有祛暑解表,散寒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暑兼寒湿者,症见夏令感受暑湿,发热恶寒无汗,胸腹胀满,肢体浮肿,口干溺黄,脉象浮数。

清暑醒苏饮

潘澄濂效验方

鲜竹沥60g石菖蒲郁金川贝麦冬各6g鲜芦根30g银花18g扁豆花12g远志5g六一散9g(包)水煎服

本方有清暑开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暑热挟痰浊蒙闭心窍而见发热神昏,喉间痰鸣等症者。

消夏汤

盛国荣效验方

珠儿参(即孩儿参)茵陈泽泻半夏苍术茯苓青皮谷麦芽甘草水煎服。

本方有健脾益气,消暑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疰夏(包括小儿夏季热),症见低热疲乏、纳呆消瘦、溲黄便溏等症者。

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