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远古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约公元前40世纪——约前22世纪),先祖已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长垣境内浮丘店村有仰韶文化遗址;苏坟、宜丘等村有龙山文化遗址,苏坟现今距离我镇属地2公里左右,我镇属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大禹分天下九州,长垣之地属传说中的豫州。

夏朝末帝桀王,暴虐无道,劝谏者皆被杀。大夫关龙逄冒死进谏,劝其节用爱民,桀仍不听。龙逄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传说今恼里乡龙相村为龙逄故里。

夏朝末年(约公元前年前),商汤率领商部士兵与夏桀在鸣条(今长垣县常村镇境内)决战,开启中国第二个朝代商朝。

古代时期

周宣王十一年(公元前年),夏,齐侯、卫侯胥命(约会)于蒲(今长垣县城)。

襄王十年(前年),邢与狄攻卫,卫文公率兵在訾娄(今长垣西北)拒敌,狄兵退去。

简王四年(前年),鲁成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公、郑伯、曹伯、杞伯、莒子,结盟于蒲。

敬王二十四年(前年),孔子周游列国。是年自卫赴陈,过匡(今长垣境内,时县治所为孔庄村)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鲁人阳虎。阳虎曾暴虐匡人,故将孔子围困,五日后始放行。《论语》中“子畏于匡”指此。

孔子离匡后欲返卫国,途经蒲邑,停留月余。在邑东北(今学堂岗)讲学,故该地称“杏坛”。

敬王二十七年(前年),孔子自陈返卫过蒲,值贵族公孙氏据蒲作乱叛卫,闻孔子欲返卫,使止不让行。孔子在弟子公良孺的护卫下,出蒲邑东门返回卫国。卫灵公欲伐蒲平叛,问孔子可否?孔子答:“其男子有死之志”,“妇女有保西河之志”。灵公听后遂不伐蒲。

敬王三十三年(前年),子路约于是年被卫国聘为蒲邑之宰,为长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任县令。

子路治蒲,注重农耕,讲求水利,曾率民开沟洫,为今长垣文明渠主要渠道之创始。

敬王三十六年(前年),子路治蒲三年,政绩卓著,孔子又一次自蒲经过,曾“三称其善”,故尝称长垣为“三善之地。

敬王四十年(前年),子路治蒲离任后,为卫大夫孔悝家臣,守戚城。是年在一次贵族内讧中死于孔悝之难。邑人感其治蒲之德,在蒲邑东建子路坟(衣冠冢)。坟前立祠,颇具规模,春秋致祭(今坟祠均无)。

显王九年(前年),匡、蒲之地为魏国所并,置首垣邑,邑治—带。自此长垣属魏。

显王十六年(前年),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都邯郸,赵求救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以“围魏救赵”之术,大败魏军于桂桂陵(今长垣县西北),生擒庞涓。

显王二十六年(前如年),赵国公子刻攻魏首垣。

赧王九年(前年),秦右丞相樗里子将伐蒲,蒲首甚恐,问计于胡衍,胡为蒲说樗里子以利害,遂不伐蒲而去。

秦王政五年(前年),秦蒙鸾攻魏取桃人(今长垣西北)。

秦王政九年(前年),秦杨端和伐魏,取首垣、蒲、衍氏(均长垣附近)。

魏王假三年(前年),秦灌大梁,掳王假,遂灭魏,首垣属秦。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年),秦统一六国,设郡县。改首垣邑为长垣县,属东郡。始有长垣名。~^

西汉长垣属兖州陈留郡。

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汉行郡国制,封子弟功臣为国。是年改长垣县为罗候国,封常惠为长垣侯。

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黄河决金堤,漂流兖州、豫州、长垣罹难。

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长罗侯国为长固县。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春,农民军铜马部在匡城一带活动,东汉列侯陈俊率军来匡镇压。时长垣县隶属陈留郡,长垣西南十里设一亭,时称匡亭。

永初七年年),曹成为长垣长,其母史学家班昭,随子来长垣,作《东征赋》,中有“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兮东征到长垣之境界兮’察农野之居民……”

顺帝永建四年(1四年),秋雨伤稼。隔年,复霪雨伤稼。

汉献帝初平(年),袁术引军人陈留,屯封丘,与曹操战于匡亭(今长垣西南常村镇境内,时隶属陈留郡,古称匡亭),术大败。

晋武帝咸宁三年(年)六月,雨霉伤秋。武帝太康二年(年)五月,雨苞伤禾稼。翌年大水。

南北朝(-年)公元年,刘裕代晋,国号宋,长垣属宋究州谯郡。

北朝公元年,魏渡河南下,长垣论为北魏之后又先后为东魏、北齐所辖,均属东郡。

陏.文帝开皇十六年(年),改长垣县为匡城县,县治移至妇姑城(今城南司坡一带)。

同年,分韦城(今滑县东南妹村一带)—部置长垣县。大业元年(年)仍并入韦城,皆属东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年),唐朝立国,仍沿用匡城名。

是年,分匡城一部置长垣县,皆属河南道滑州。贞观八年(年),又并入匡城县。

武后垂拱二年(年),大饥,人相食。

中宗神龙元年(年〉,大风拔木,旱,饥。

玄宗开元三至十五年(—年),三年蝗。八年大雨苞伤庄稼。十二年旱。十四年秋大水,河溢。人或巢或舟以居,多溺死者。十五年秋,牛大疫。

僖宗乾符二年(年),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义于匡城。次年,六月,攻战濮州、曹州,众至数万。冤句人皇朝也率众响应,连破十余州,流动作战数千里。乾符四年,黄巢破匡城,十二月,王仙芝进军荆南。五年四月,唐招讨使曹元裕大败王仙芝于黄梅,王仙芝惨遭杀害。

五代十国,后梁改匡城县为长垣县,属开封府汴州。后唐以后又改为匡城。

后晋·出帝天福八年(年),蝗灾,草皆食尽。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年).为避太祖名讳,改匡城为鹤丘县。开宝二年(年),大雨水害秋苗。翌年夏害,冬无雪。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年)十一月,宋太宗伐辽,于长垣县难关,与契丹战,大败之。

八年(年)自夏及秋,长垣及开封、仪封、酸枣、阳武、封任、屮牟、尉氏、襄邑、雍丘黄河水涨,害民田。次年黄河决滑县房村,长垣复灾。征民工5万堵河,河既塞,豁被灾州县田租。

端拱二年(年〉,暴风起东北,尘沙遮日,人不相辨。

大中祥符3年(年)五月,大雨,坏民舍,多压死者。

天僖元年(年)十二月,大冰雹,苦寒,人多冻死。

神宗熙宁年间(约--年,开封、曹、濮等州开始实行盐专卖。

长垣皆官自卖,不用商人。三年旱。四年四月大风霾。七年蝗。十年七黄河水泛滥,坏民房田园。

靖康元年,金兵攻陷长垣,知县上官敏功殉难。是年十一月,雪盈三尺。

靖康二年(年),正月大雪,寒甚,地冰如镜。十一月,宋钦宗令康王赵构去金营为质议和。车辂至长垣,为金人所却,王遂不行。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年)夏四月戊寅,命宗泽敕兵分驻长垣,韦城等地,以备非常。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年)二月,命南京(今商丘)及府所属祥符、长垣等4府I6州之长、贰(佐)皆提举河防事。44县之令佐,皆管理河务。

章宗明昌五年(年)八月,黄河决阳武故堤,灌封氐而东,历长垣、兰阳(今兰考)、东明、曹、濮诸州界,注梁山泊。自此,黄河改自阳武东流。

泰和四年(年),因避水患,将长垣县城移至今县东北柳冢—带(地名鲍固)。

泰和八年(年),因与开封府隔河不便,长垣改属大名路开州(今濮阳),常村镇亦归属。

卫绍王大安二年(年)四月,大旱。六月雨多不止.,民间斗米千余钱。

宣宗兴定五年(1年)元月,蒙古贵族攻占开州、白马、长垣、内黄,金兵南逃。

天兴元年(年)五月,大寒如冬。

元·元朝开创之初,曾将长垣改为保垣州,不久仍改为县,隶属中书省。初归大名路,至元二年()属开州。

武宗至大元—四年(—年),元年五月,虫食桑。四年七月,霖雨伤庄稼。

顺帝至正三年(1年)五月,黄河决口白茅(时归长垣属地)。翌年五月,大霖雨,黄河决白茅堤、金堤。

至正十一年(年)夏四月,诏开黄河故道,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自黄陵岗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只等口。又自黄陵岗西至杨青村合于故道,凡里有奇。翌年,水、旱、蝗,大饥。

明代洪武年间

明·太祖洪武元年(年),黄河决口,水围县城,我地受灾。

洪武二年(年),因水围县城蒲邑旧址重建,县治自柳冢迁至占蒲邑旧址重建。

明朝洪武年间,由于连年战乱灾害频繁,长垣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先后几次从山西洪洞县移民长垣。常村镇亦有大批移民山西祖居地迁往现居地。

明初,长垣设六个乡:城北崇礼乡;城西安定乡;城南遽公乡;城东太平乡、安民乡;城西北迁民乡。当时县城治所在现在长垣城南匡城,其所指城西北迁民乡即我属地。

公元年(永乐年间)

明朝永乐十三年,命户部遣官核实大名等府州县户口,发放钱钞,用以购置牛具种子,五年内不收赋税。

公元---年(宣德年间)

宣德六至九年,长垣连绵霖雨后又大旱,庄家枯死,宣德九年大生蝗虫,民饥荒。

英宗正统元年夏五月,黄河决口,淹没田园,洪流自胙城泛流滑县马村大关以下30余里,东及长垣,我地受灾严重。

正统十四年(公元年)

黄河决朱家口,水灾大饥。

公元年(成化年间)

成化二十二年,长垣大饥荒,人犬同类相食,饥民惨甚。

公元年(弘治年间)明孝宗弘治二年,黄河又决口,流分三支,其一决封丘荆隆口,水漫于祥符、长垣等地,我乡民从其受灾。

公元年(弘治年间)

明弘治五年四月,黄河决朱家口,我镇处灾区。次年春,朝廷擢右佥都御史刘大夏堵治。他自黄陵岗疏浚贾鲁河道,并筑长堤,西起胙城,经长垣(现常村镇南),历东明抵徐州,绵延里,此堤即今天的太行堤,当时过长垣境内华里。堤西籍贯官员孙祖德为保家乡,

公元---年(嘉靖年间)明嘉靖二至四十二年,我镇所在地域在此四十一年间共受灾21次。其中涝灾10次,旱灾4次,风灾3次,地震2次,蝗灾2次。其中嘉靖七年春大饥荒,米百多钱一

斗,人相食。三十至三十三年,连续四年大雨成灾,坏民房无数。白水相望,田亩尽淹。

公元年(隆庆年间)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大雨灾。秋又大雨,民舍多倒塌,稼苗被淹。

公元---年(万历年间)

明神宗万历元年至万历四十八年,此48年中长垣受灾25次,计涝灾7次,旱灾11次,风灾一次,蝗灾3次,地震2次,瘟疫一次。其间万历十六年(年)因连年大旱,民食草根树皮,又大疫,死者弃骸横野。

公元年(崇祯年间)崇祯十四年,长垣境内大旱,蝗虫过处,麦稼啮尽。民大饥,人相食,饿殍枕藉。

顺治年间

公元年(清顺治年间)清太祖顺治七年,黄河决封丘荆隆口,黄水直注长垣,毁田园,人畜庐舍漂水上。长垣四野,包括我处,大水涨溢,土地抛荒,人民逃亡,蛙跃灶台,鱼游街市,水数年不退。自古以来黄河水患,独此最甚。

康熙年间(公元---年)

康熙元年七月,霪雨不绝四十余日,民间代有口述。康熙七年,地大震,人见陨星如火石。

康熙三十四年,再地震,声如疾风。

康熙六十年,春大旱,秋黄河水溢,冲坏王家堤(今王堤),水北向四漫,过出田禾尽没,近处田舍多有被淹。逾年水始涸。次年黄河水又至。

雍正年间(公元-年)

二年,摊人丁入地亩粮内征收,即所谓“摊丁入亩”。十三年,黄河从封丘溢,水漫至长垣,我镇亦出现大面积受灾。

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年)七月下旬,黄河漫溢,坏朱家口,黄河水注长垣城。水绕四门,平地深4-6尺。被水围困村庄道路不同,贫民乏食。长垣、东明两县城阻闭,入城避水人多无粮,府县请暂开仓以资民食。

嘉庆年间

嘉庆八年秋,封丘衡家搂黄河堤,由左沙河直注长垣,漂民庐舍。县城四面围水,深七八尺。村老所述:“坐在城墙上洗脚”即言此。

嘉庆十五年,夏疫。十六年,夏秋旱。

嘉庆十七年,连续三年大旱,蝗灾。飞蝗吃尽庄稼、树叶,土地大部荒芜,地价跌至每亩文,斗米价文。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头领林清起事,苇园村里长王元士聚教民在本村响应。九月,县长赵纶前往镇压被杀。长垣各地教民纷起,围攻县城未克,挥师西进,途径常村镇境内,与道口教民汇合,进据辉县司寨。

嘉庆二十四年八月,黄河决沁口,大水围城,我地受灾。

道光年间

清道光六年三月,大风晦冥蔽日,冬暖无雪。

清道光十六年飞蝗如云。

清道光二十七年夏大旱。九月榆树复有榆钱,槐树复有槐花,桑树复有桑葚。我方民等以之果腹。

清咸丰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夜,大雪如拳,霹雳爆震,闪电如火。天明雪三尺,融化之水皆黑色。

三年,全县各乡建起土寨子61座。

光绪年间

光绪三年,因三年大旱,人民大饥,流离失所,死亡枕藉。村老所云之歇后语“光绪三年嘞糊涂----不稠(愁)”即言此事。

光绪四年,麦又无收,秋后疠疫流行,人多亡没。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雷电大作,大风拔木,下冰雹,禾木尽蔫。

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酉时,有星从东南跃升,光芒射天,针芥可辨。流向西北而陨。少时,闻东南天空有声咚咚然。

光绪二十六年,旱,次年春有大风,咫尺不辨,刮一昼夜始息。

宣统元年,野生黑虫,食谷叶几尽。

县黉学内设女子小学一处,为长垣女子入学之开端。我镇女子有从学者,世传不详。

公元年(民国三年)民国三年,民国政府禁止男子蓄发留辫,各城门守卫警士见有留辫者,当即予以剪去。此后妇女亦趋城里风气,渐流行短发,“剪发头”一词诞生。时有民谣曰:“大脚板剪发头,中华民国兴自由”,乃当时时尚。

公元年(民国五年)七月,飞蝗遮天。次年,夏、秋,蝗蝻复生,害禾稼。

公元年(民国九年)

民国九年秋,我乡大旱,岁歉收。次年夏,霪雨不绝,沁水溢,由村庄高处东北望,一片白水汪洋。

公元年(民国十四年)

大股“土匪”据青岗集,我镇后大郭一带亦有匪患介入,世传不详。警察所长刘宝琛带领警兵、民团于青岗集剿“匪”失利,呈请驻濮阳之褚军两营来县兜剿,供给粮秣用款不下数万元。

年(民国18年)

冯玉祥派郑大信(滑县范庄人)任长垣县长,郑提倡破除封建迷信和妇女缠足。亲率公职人员及学生赴县城城隍庙打毁所有偶像,组织天足妇女分赴城关各街强制妇女放足。我镇庙宇佛像也相继毁掉,妇女缠足之风也开始被禁止。是年,开办平民工厂,我镇保送学生数十名,半工半读,生产布匹,至民国22年(3年)停办。

公元0年(民国19年)

民国十九年夏,黄河涨溢,坍陷村庄,我镇灾情严重,低洼田地多被水淹。省政府拨款10元赈济,我镇亦在赈济之列。

公元1年(民国20年)

是年,李世录(李寨村人)组建常村区民团,共30余人,驻地为常村大王庙、泰山庙。

2年(民国21年)

夏,四区(城西)区长张春芬(长垣县樊相张庄人)为民请命,抗交县长李鸿翔随粮带征之“善后捐”,我镇当时属四区,各村村长一致响应。李鸿翔惊恐万分,遂答应免征“善后粮”。

公元3年(民国22年)

民国22年夏,黄河水势大涨,出现特大洪峰,流量达立方米每秒。8月12日,河水漫堤,冲决口门40处,县境村庄几乎全部被淹,大水围城数月未退。秋,大灾之后,县成立黄灾救济委员会,分电各方吁请赈济。国民政府、长垣隶属的河北省政府、及华洋义赈会、红十字会等陆续汇款到县,共约百余万元,粮米数千石,棉衣数千套,进行救济。在城隍庙、明伦堂、东关关帝庙、和河东寿圣寺等处各设粥厂一处,每处收容灾民余人,红十字会又在赵公祠设粥厂一处,收容灾民五百余人。各粥厂供食六七个月有余,至次年麦收停止。我地也在救济之列。

公元4年(民国23年)

东明县设河东春停集(今东明辖区),城东九棘,城西青岗(今樊相镇)三个警察分所,我地治安案件归属青岗分所。

公元5年(民国24年)

民国24年,夏秋,我方霪雨为灾,秋禾淹死十之七八,岁大歉。

公元6年(民国25年)

是年,周守谔(韦庄村人)任国民党城西区长,组建保安团50余人。先后驻扎玉皇庙、韦庄、常村大王庙等地。

公元7年(民国26年)

夏秋,霪雨连绵,平地行船,麦秋均歉收。沁水复涨,城西村庄尽成泽国。

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妄图用武力吞并整个中国。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年底,“滑、长、封、濮四县联合救国会”成立,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并通过救国会发展党的组织。

公元8年(民国27年)

8年6月,李焕堂村(今属山东省东明县)共产党员许荫森,到后大郭村以教书为名,从事党的活动,发展了徐汉臣、宋子澄、王永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建立了党小组。之后,王永久又发展了苏清云、徐胜洲、徐广志、徐广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常村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徐汉臣任党支部书记,苏清云任组织委员,王永久任宣传委员。

是年,顽杂四起,常村保安团被遣散。

公元9年(民国28年)

8月,城西区委员会在后大郭成立,徐汉臣任区委书记,苏清云任组织委员,常元化任宣传委员。

冬,后大郭建立了抗日救国会、游击小组,夺取了村政权和伪乡长陈如刚的权,选举王永久为乡长。不久,由于日寇扫荡,陈如刚重新上台。游击小组发展了岳联昌、张东岳、李培如等加入。

公元年(民国29年)

4月,国民党保安司令丁书东公开投敌,配合国民党四路、五路军和石支三部队向我根据地进攻;五月,城内日寇协同京汉、津浦两线日伪军,出城进行扫荡;月底,长垣县委遭破坏,我区被敌伪控制,党的活动暂时转入地下。

7月,长垣县工作委员会建立,许荫森任书记,张经、徐汉臣为成员,设两个区委,徐汉臣任城西区委书记(该区同时受滑、长、封工委领导)。

民国29年,日伪政府在城乡建立初小、完小学校,进行奴化教育。但大部分学校以学习其规定的课本为幌子,对学生教学《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同时,城乡的私塾教育有复出现。高村有村民张怀增先生组织的私塾班出现,为我镇学校教育的最初萌芽。

公元年(民国30年)

是年,滑、长、封工委改为卫南县。

8月3日下午,暴风雨夹冰雹,冰雹平地二、三寸,禾稼多被击毁。

公元年(民国31年)

年正月,许荫森在河东不幸被捕,长垣县工作委员会至此取消,城西区交归卫南县。

年初,我区苏青云、李子楷受卫南县委委派,创造县武装□干队,苏任政治指导员,李任大队副。四月,李子楷不幸被捕,为皇协军杨清川杀害于尺水村,武装组建工作由苏青云一人负责,至秋后,发展到一百余人。

年秋,大地主伪乡长陈如刚探清我党组织的活动后,告密于邵鸿基,把我城西区委书记徐汉臣、党员王永久、宋子澄等十几人捕捉。我方采取一切方法,通过绅士花钱将被捕的同志保出,城西区委工作一时处于瘫痪状态。秋后,城西区委重新建立苏清云任区委书记,发展岳刘庄岳联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国民党十一师一团(原国民豫北挺进军第八支队)张昆峰所部梁一青率第三大队人马进驻常村一带,据点设在常村东南小寨内(原长垣第七高中,现常村小学),共计余人。梁一青走后有张继奎部两个营余人入驻。

公元1年(民国32年)

1年,岳刘庄岳联昌发展岳培岺、岳保紧、岳保类、岳同昌(现为烈士)、岳玉琴、岳保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党支部,岳联昌任支部书记。

是年秋,日伪警备队人员扩充到多人,改称警备团。先后在王堤、九棘,后大郭、王寨修建炮楼据点,刺探八路军情报,排查行人并协助日军进行“扫荡”。

秋,由于地委伪乡长的高密,邵鸿基部队捕去我后大郭村共产党员徐汉臣、王永久、宋子澄、王易斋等十余人,经我多方设法营救保出。秋后,由于形势的发展,区委会、区政权公开成立,苏青云任区委书记兼区队政委,孔子言任区长兼区队长。冬,日伪皇协军妄图长期控制我区,动工在后大郭村修炮楼、安据点,我区委书记苏青云和区队长苏奎率领区队武装和民兵,活捉其首领田龙飞,枪毙于邢张村南地,吓得残伪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不敢轻举妄动。

11月,日伪皇协军刘付山派一队人马进驻后大郭修筑炮楼,并留下一个中队驻守。

是年,我人民武装初步开展民主民生斗争,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民兵组织(当时称为模范班),抗击地主武装,改选村政权,清除汉奸村长,实行减租减息,推行合理负担。

是年,常村地区归属卫南县第七区。

公元年(民国33年)

民国33年7月,飞蝗自南方来,遮天蔽日,势如狂风,五昼夜不息,全县秋禾十伤八九。有村民以盆反向扣合,动辄半盆。

民国33年秋某日,中共中原分局九地委书记张国华、副书记赵紫阳、专员杨锐和贾心斋,在城南杏园村张心正家召开军事会议,当晚派一个连到小寺谷村一带歼灭了日伪董事会的催征队。我镇邻近村落有老人口述听到枪声。

公元年(民国34年)

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月底,长垣县城首次解放。九月,我地改为长垣县第七区,区委书记苏青云,区长谢广明,抗战全面胜利,人民皆大欢喜。

7月,后大郭炮楼驻扎日伪皇协军撤离后大郭。

9月,八路军陇海路前线中路军三纵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攻破长垣县城,守城的国民党军刘富山仓惶逃窜,长垣县第一次解放。八路军县民主政府根据军事需要,组织长垣、卫南两县民工一万多名拆除城墙,我镇派出民工参加。

是年,常村国民完小成立,地址为现粮所大院,占地面积12亩。

是年,常村区队武装在后大郭、前大郭成立模范班(持枪民兵)约10多人,高清华任队长。

公元年(民国35年)

年1月,国民党专员丁书本重返濮阳,委任梁达为长垣县长,积极推行国民党的清乡、反共“保甲连座”制,将全县划为16个镇,各镇都网罗当地地主、土匪数十人建立伪镇队,残害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民兵及其家属。

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一)拂晓,王三祝部包围了我后大郭村进行清剿,制造“五一”惨案。

7月,国民党设立常村镇公所.

9月,杂牌军何贯三部配合国民党47师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区党政军主力奉命向濮阳一带撤退,区委书记苏青云留下坚持地下斗争。这时,地主还乡团乘势反攻倒算,斗争异常残酷。

11月间,王三祝部发觉苏青云同志在黑卫庄一家地主楼上居住,即乘夜派兵数百将院包围,苏知众我寡,持枪跳楼冲出险境。

12月底,国民党国防部“人民服务队”第八中队进驻长垣,活动全县余村庄,清查户口,编制保甲。我镇区域出现“民众自卫队”、“青年工作队”、“长老会”组织,与人民为敌。

是年,常村小寨(原长垣七中,县常村小学)驻军因为解放军反攻,撤离。

公元年(民国36年)

春,常村国民完小撤销,学校房舍被附近群众拆洗一空。

7月,国民党镇公所撤销。

10月29日,我镇积极响应中共长垣县委传达的地委《关于在长垣扩军的决定》,经过发动,出现“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着上战场”的动人局面。全县报名参军者达到人,批准人。

年底,卫□、长垣、曲河三县武装配合晋、冀、鲁、豫二旅和太行旅围攻长垣县城,12月29日消灭守敌国民党军十二纵队,长垣二次解放。

公元年(民国37年)

2月,以赵以铎为首的白枪会,活动在恼里、魏庄、张寨、常村、樊相等乡镇多个村庄。卫南县组织部长刘□光和七区副区长李林峰,率区队和民兵插入玉皇庙一带,击溃了郜坡地主王公斋强行组织的白枪会,平息了叛乱。

6月,我地从卫南划出,重归长垣,为新七区,后于年改为第九区,接着土地革命全面展开。

9月,国民党军四十七师和何冠三部,以步步为营的方法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抢占了县境大部分地区。

我镇(第九区)建立民兵联防组织,开展游击战。地主还乡团趁机反攻倒算,杀害工会干部,扒走埋藏的公粮。

11月上旬,中共冀鲁豫边区四地委书记赵紫阳在濮阳秤钩弯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分析了形势,传达了上级党委的战略意图,要求党员干部转入敌后,插入本县本区开展工作,歼灭小股敌人,取缔“乡镇公所”,镇压现行反革命分子,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11月中旬,解放军组织解放新乡的战役,长垣接上级通知,连夜行动,发动四、八、九区出动担架付,民兵、民夫人支援前线。我地(时称第九区)参加了此次支前行动。

公元年(民国38年)

年2月初,解放军东北野战军30万,战马7万匹,先后集结长垣。3月上旬和4月初,分两批从青庄、贾庄、刘庄3处渡黄河。县成立战勤指挥部,出动民夫1名,大小车辆余量,牲畜2万余头,完成了70余万公斤粮食和万公斤柴草的军需调运任务。

此次支前行动,第九区有大量人员参加。

春,区政府举行考试,招收教师,分派到一些村庄创办学校。

6月,我第九区进行了整顿弄回,清理土改果实和土改复查,结束土改工作。

8月,冀鲁豫边区撒销,长垣划归平原省濮阳专区管辖,全县划分为十个区,常村为第九区,区公所在常西村,马村、大寺寨、大石桥从滑县划归常村区。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区政府组织召开庆祝大会。

冬,全区土地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各村普遍建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

是年,常村实行民兵制度,年龄控制在50岁以下男性公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x/1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