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痰湿很重的朋友再次找到我,拿出一个方子让我帮他参谋一下,我一看,好家伙,是一剂祛湿的好方子,既能化湿吗,还能祛痰,同时兼顾了他的内热。然而,任何方子都不是万能的,这个方子凉药太多,太重,注定不能多服,所以建议加清虚热,减轻实热药味。

回归今天的正题,湿和痰是现代人避不开的一个话题,舌头胖大,舌苔厚腻,水滑,嘴里总有痰,经常流鼻涕,容易感冒,大便总是稀,经常脚上出汗,手上出汗。上述这些都是痰湿的一些表现,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表现,不再一一列举。

为何现代人痰湿这么重?为何有这么多的人都有痰湿,其实,这都与我们的脾和肺有关,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最容易生痰湿,什么情况容易导致脾虚呢?1、中医认为,饮食失节是脾胃损伤的一大原因,饮食没有节制,饥饱失常最伤脾胃;2、中医还认为,思虑伤脾,每天想很多事情,总是不停地琢磨,就会伤脾胃,出现脾虚。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因素恰恰是现代人每天都在经历的,工作压力大,不停地思虑,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都极大的损伤了我们的脾胃。脾虚就会生湿,而湿聚成痰,要通过肺系排出体外。所以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要解决痰和湿,就要健脾杜绝生湿的源头,宣肺排出痰湿。

那朋友们还会有疑问,你说的是痰,湿要通过什么方式去除呢?当然,我们祛湿要给湿一个出路,最常用就是通过通利三焦的形式,既好使,又快捷,上焦是宣肺,中焦是健脾,下焦就是通利肾和膀胱,通过利小便的形式,开通水路,通调水道,就可以很好地从下焦祛湿了。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祛湿热名方,“三仁汤”来自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再配合2味祛痰药的方子,就可以很好的祛湿化痰了。我们来看一下。

1、首先看这“三仁”是哪三仁呢?分别是杏仁、白豆蔻仁、薏苡仁。

杏仁

这三仁是很有讲究的,为什么呢我们看杏仁是宣肺的,白豆蔻仁是温中健脾祛湿的,薏苡仁是淡渗利湿,具有利小便的作用,三个配合起来是不是就能很好的通利上中下三焦了。

白豆蔻仁

有的朋友说,我知道了,杏仁、白豆蔻仁、薏苡仁“三仁利三焦,去湿热,我学会了”。

薏苡仁

请先别急,这“三仁”只是上中下三焦的三路的“领军人物”,每一路还有“英雄豪杰”。我们看看都有哪路“好汉”。

厚朴

首先来看上焦,肺这一路,还有厚朴、半夏两味大将,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和肃降,杏仁主升,助肺宣发,厚朴、半夏主降,助肺肃降,三者配合,帮助肺来恢复宣发肃降的能力,肺能正常宣发肃降,痰湿就很容易排出体外了。

半夏

再来看下焦,肾和膀胱这一路,还有通草、滑石、淡竹叶这三位虎将,三味虎将是薏苡仁的得力干将,他们的作用概括来说就是“清热利湿”怎么清热利湿呢?那就是利小便,增加小便的排泄,通过这种形式,把湿和热给快速排出去。

通草

最后回头再看一下中焦这一路,中焦这路还有吗?中焦这一路是祛湿的大本营,没有其他“英雄”了,只有白豆蔻仁坐镇祛湿大营,健脾祛湿,为祛湿之本。有人会问,中焦是不是药物太少了?别急,其实薏苡仁也有很好的健脾作用,可以同时支援中焦一路,这样中路健脾祛湿的力量就增加上来了。

滑石

淡竹叶

到这里,三仁汤就基本给大家分享完了,大家看懂没有?有的朋友会问,两味祛痰的药是啥?想先问一下,三仁汤里面有两味很好的化痰药大家注意了吗?没错,就是清半夏和厚朴,这两位大将不仅能降肺气,还能化痰,而且主要的功能就是化痰,化痰作用很好。

另外加的两味祛痰的药是橘红和石菖蒲。这两味都是很好的化痰药物,橘红专注于燥湿祛痰,而石菖蒲还兼有安神开窍的作用,痰湿不仅会在肺,困脾,还能困住清窍,也就是头,石菖蒲就有这种开窍的能力,祛痰开窍,醒神。

橘红

以上就是整体三仁汤以及化裁的分享了,简单总结一下,三仁汤分利三焦,上开肺窍,中通脾湿,下利膀胱,三焦打通了,湿从三路而去,效率必定大大增强。

石菖蒲

以上就是趋势还有痰的“三仁汤化裁”介绍,除了痰多,鼻涕多,舌苔厚腻,大便稀,还有湿热困阻导致的总感觉困倦,乏力等表现都可应用,大家学会了吗?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一个解除高血压的方子,常泡这四味中药,降血压,除眩晕,止头痛中医:一味解除脾胃失和的中药,消化积食、健运脾胃,改善消化不良中医:一味可解除腰痛、腿脚不利索的中药,滋补肝肾、强健腰膝中医:口干、眼干、咽干、大便干、皮肤干?两味中药泡水,滋润全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j/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