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某,女性,14岁。年1月23日初诊。主诉∶尿频3个月。

患者于年10月中旬感冒高热,医院予庆大霉素治疗5天后出现尿意频繁,白天几分钟就尿1次,每日多达~次,但夜间入睡后则尿频停止。多次尿常规检查均属正常,逆行肾盂造影检查亦无异常发现。发病以来进食很差,消瘦明显,以致不能正常上学,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神经性尿频,求治于祝老。

现症:尿频每日多达次左右,但尿量不多。尿意不能控制,强行控制即觉小腹胀痛难忍,然寐后则如常人。小便淋漓不畅,腰疼腰酸,外阴痒痛,乏力头痛,脘腹胀满,畏寒足冷,口干思饮,月经尚未来潮。舌质红,苔白腻,脉滑。

辨证立法∶膀胱蓄水,气化不利。治宜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以五苓散、萆薢分清饮、二草丹增损治之。处方∶

桂枝10g,白术10g,茯苓25g,猪苓10g

泽泻15g,萆薢15g,乌药10g,石菖蒲10g

补骨脂10g,木通6g,车前草30g,墨早莲15g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草丹出自《杂病源流犀烛》旱莲草、车前草各等分,主治溺血)

治疗经过∶服药7剂,腰痛及外阴痒痛消失,每日尿次减至次左右,且尿量增加。再服7剂,每日尿次80次,有时能自控,口干喜冷饮,便溏,舌红苔白,脉细滑。仍守前法拟配丸药。

桂枝30g,白术60g,茯苓60g,泽泻30g

木通30g,萆薢60g,石韦60g,牡丹皮30g

白芍30g,生山楂90g,赤小豆90g,生白果30g

生黄芪60g,炙甘草30g。

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每日3次。连服1个月余。尿意能随意控制,每日尿次17次,余均告愈。嘱其带药返回当地继服巩固疗效。

肾主开阖又司二便,膀胱为津液之府主气化,故凡小便失控或颗数,中医多从温肾固涩为治。

本案以尿意频频为主要见证,祝老认为辨证关键有二:若尿频伴尿量极多,小便通畅者,是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水泉不止,宜用温补肾气、固辟缩尿法治之;若尿频伴尿量不多,小便不畅者,为膀胱蓄水,开阖失常,气化不利,唯用通阻化气法治疗才能尿畅而尿次减少,倘仍用固肾缩尿法,只能越固越涩,癃闭之证在所难免。

因此祝老针对本案膀胱蓄水,气化不利之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治法,以五苓散为主通阳化气、利水渗湿为主,辅以萆薢配补骨脂,一利一涩;石莒蒲配乌药,一上一下;车前草配墨旱莲,一清一补,共奏温运阳气,化浊分清之功,而获药到病除之效。

原文: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五苓散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一云三物小白散)。五苓散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金匮要略》:

12.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13.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13.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注解:

《伤寒明理论》:所谓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者是矣,谓其热能消水也,所以伤寒病至六七日。而渴欲饮水,为欲愈之候,以其传经尽故也,是以厥阴病云,渴欲饮水,少少与之,愈者是也,邪气初传入里。热气散漫,未收敛成热,熏蒸焦膈,搏耗津液,遂成渴也。病患虽渴,欲得饮水,又不可多与之,若饮水过多,热少不能消,故复为停饮诸疾。经曰,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勿多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使更与人作病也。若大渴欲饮水,犹当根据证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又曰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至于大渴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皆欲润其燥而生津液也,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

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瘥,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大祸,不可复救。然则悸、动也,支、结也,喘咳噎哕,干呕肿满,下利小便不利,数者皆是饮水过伤,而诊病之工,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今日思考医案:

赵某,女,68岁,年7月15初诊,主诉:反复头痛5年余。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巅顶部胀痛为主,休息后可缓解,无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发热恶寒、偏侧肢体乏力等,头痛发作时自服镇痛药可缓解,但易反复发作。多年医院就诊,多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疗效不佳,后经朋友介绍至陈教授门诊要求中药治疗。

刻下:巅顶部胀痛,伴口舌生疮、易上火、易心烦,面色常潮红,下午为甚;畏寒肢冷,以腰背部尤甚,腰膝酸软,夜尿多;纳寐欠佳,进食寒凉食物易腹泻;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左侧寸脉亢,双侧尺脉弱而沉;督脉探测见第7颈椎处较热,由上往下至命门处逐感冰凉;额头探测见额头温度较高。患者既往有5年高血压病史,平素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血压,目前血压控制尚可,检查:BP/80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半月前经外院头颅MRI+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j/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