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溪旁,水气氤氲处,傲然挺立。菖蒲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是性灵之物,简洁而有出尘之致。蒲香雅致,味道生拙,却醒透深沉。是文人案头不可或缺的清供.

图:意象盆景

近水而植

石菖蒲本来生长在溪流边,

对水份需求,需求比较大。

《群芳谱》上云:

“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

附石健康

苏轼:《石菖蒲赞并叙》

上云:“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

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石菖蒲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

石菖蒲的根状茎于地下匍匐横走,细长而弯曲,分枝、密生环节,

其上还生须根(名叫虎须)。

扎根于石的菖蒲,根系特别发达,

所以说附石菖蒲生命力特别顽强。

叶干根湿

《群芳谱》上云:“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

石菖蒲本来是附石长在水边的植物。

菖蒲根系很发达,根部不怕水淹,

但是叶子就比较娇弱了,太湿加上通风不够,叶片易生病发霉烂。

喜暖畏寒

菖蒲生长旺季在夏秋之际,

此时温度较高,生长旺盛,生机强,

而初春及深冬气温较低,生长缓慢。

《群芳谱》

记载养菖蒲:”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

春迟出,冬藏密,表明了其低温,各项生理机能

夏不惜,说明夏季其生长极其旺盛,可以修剪保持更优美的造型,

秋水深,是说,秋天供水需要充足,

经过夏天的生长,菖蒲已经长的很壮了,秋天干燥

而菖蒲喜阴湿,需要给其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其生长

同样的,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更加干燥些,

北方养菖蒲,就需要给其叶片适量喷些水

保证足够的湿度,这样菖蒲才能长的好。

微风避雨

微风是说通风情况,通风主要是促进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植物生长是靠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制造养分的过程

像菖蒲这种喜阴的植物,对光照要求不高

但是要保障它的光合作用效率,就需要保障通风

使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维持它在弱光下的光合作用效率满足生长需求

为何是微风而非强风?风力太强,会使叶片蒸腾作用加剧

消耗水分更多,如果水分供给跟不上,不利于植株生长

少剪更旺

少剪,是为了减少菖蒲自身有机质的损耗,

古人一般喜欢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四)那天

对它经行修剪,促使菖蒲以后发出的新叶短而细,看起来更雅

但是,对于年份较短的小菖蒲而言

幼时修剪,是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有一定年份的壮苗,自生有机质很多,倒是可以这么弄弄

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大盆暴长。

喜阴怕晒

《群芳谱》上云:“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

润露忌霜

润露,保持叶子周围的空气一定的湿度

维持水分保证植株旺盛生长

忌霜是说它畏寒。

石生偏细

因水分养料不够充足,植株会变小,茎叶变细,更具观赏价值。

薄施厚灌

是说它的施肥情况.薄施肥,一是怕烧苗

一是怕陡长.厚灌,又强调了一下浇水情况

勤理剔黃

修剪剃头使菖蒲叶变短变细,细密茸茸,

是菖蒲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在夏初修净,秋初再剪.

碧如翡翠,香沁腑脏

杜甫有云“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

石菖蒲叶从基部生出,似剑状,细条形,常绿而光亮。

肉穗状花序圆柱形,花很小,四、五月时开黄绿色的花。

石菖蒲,有芳香,瘦根密节,细叶丛生如剑脊,又如野人散发,形态很是潇洒。

野逸清气,不宜艳妆

菖蒲的味道的确有种乡野之气,吸入腹中不觉一阵清气上扬

张听蕉云

“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

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

此为寿品,玩者珍惜。”

菖蒲颜色翠绿,四季皆绿.无浓妆

有的只是淡淡的清逸,具古代文人风骨。

配石清供,古盆內藏

菖蒲配石,雅致,最易配白石,做清供

高濂说:

“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

大盈一尺三四寸,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

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

古盆内藏,是说,水栽盆养.

素雅天然,最宜文房

《群芳谱》中记载:“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

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

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

不但写出了石菖蒲顽强生命力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

并常作案头清玩、摆设的情况。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土方
白癜风病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gj/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