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兼火清热化痰兼瘀除痰化瘀兼阴虚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以夜间难以入睡,或多梦,容易惊醒,醒后不能再睡,或彻夜不寐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为主要表现。在古代医籍中又称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据统计,全球约30%的人群有睡眠困难。失眠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乃至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内外医学权威专家都呼吁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患者的睡眠问题。 失眠的病因病机 思虑伤脾,心神失养,或阴虚火旺,阴不敛阳,或心虚胆怯,心神不安,或痰浊阻滞,痰浊扰心等,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营卫失调,阴阳失和,卫阳不能入阴是发生失眠的主要病机。刘建设认为,痰浊阻滞,痰浊扰心最为多见。痰浊阻滞,上蒙清窍,伤及元神或郁久化热扰动心神致阴阳失调、心神不安而失眠。 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可使津液在体内环流减弱而痰湿内生;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气滞则津停;肾失蒸腾气化则气不化津而致津液停滞;三焦的水道不利,则影响津液在体内的环流和气化功能。脾的运化失职是痰浊内生的关键,临床痰浊阻滞、痰浊扰心所致失眠最为多见。 失眠治法 《灵枢·邪客》指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方中半夏辛温通阳,化痰降浊,秫米甘凉益阴,通利大肠。此方补泻兼施,调和营卫,交通阴阳,切中病机,新发者,复杯则卧,久者,三饮而已。对后世治疗失眠病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刘建设从痰浊论治失眠,以除痰化浊安神为法。痰浊阻滞者多以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形体肥胖,伴高血脂、动脉硬化等。证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安神。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法半夏、陈皮、茯苓、麸炒枳实、竹茹、石菖蒲、制远志、人参、炙甘草等。温胆汤源于《集验方》,全方健脾燥湿化痰,清热除烦安神。辨证论治,屡用屡验。 刘建设在临证中,根据患者兼证灵活变通,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兼火(痰火内扰)多突然受到情绪影响,思虑过度,致气机逆乱,或饮食不节伤脾,脾胃运化失常,酿成痰湿,郁而化热,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闷口苦,不思饮食或胸闷喛气,腹中不舒,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温胆汤加黄连、胆南星、浙贝母、首乌藤等。其中黄连苦寒而入心经,为治失眠要药。 兼瘀(痰瘀互结)若五志化火,灼津为痰,痰火扰心;情志不舒,气血瘀滞,痰瘀互结,多出现顽固性失眠、多梦、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舌紫黯或瘀斑瘀点、苔黄腻、脉滑数或涩等。治宜除痰化瘀,清热安神。用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连、法半夏、茯苓、竹茹、麸炒枳实、陈皮、甘草、炒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药、川芎、柴胡、石菖蒲、制远志、丹参、琥珀、益母草等。 兼阴虚(痰热阴虚)多由痰热日久伤阴,或心阴素虚,兼痰热内扰,神志不安所致。表现为顽固性失眠,或心情抑郁,淡漠寡言,或烦躁不安,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沉细数等。治宜化痰养阴,清热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连、法半夏、茯苓、竹茹、麸炒枳实、陈皮、甘草、石菖蒲、制远志、百合、生地黄、知母等。方中百合养心阴,清心安神,生地黄养阴清热,既入心经,滋阴清热,又可滋养肾阴,《珍珠囊》谓生地黄“补肾水真阴”,二者合用,治疗心肾阴虚之失眠。 脾主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气化,对过食生冷伤脾,怕冷,大便溏,小便长,舌淡苔厚脉沉者,治宜温肾健脾,除痰安神,以温胆汤为主方去竹茹加肉桂、桂枝。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嚼不断的千年老痰,化老痰、断新痰、治气虚,1茶水能断根 可化痰止咳、消食解酒,咳嗽痰多的人都可以试试!让气管清爽,嗓子不疼,乃是肺家祖药 脑有痰,脑梗;心有痰,心梗!两味药小方,除痰除梗,值得揣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j/6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蒜治病有种功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