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生日话菖蒲
今天是阴历四月十四,正式时下炙手可热的菖蒲的生日,呵呵。咱不妨聊聊,历史渊源。 说到菖蒲,就不得不联想到苏轼,这位北宋诗人托物言志,结蒲为友,一首《石菖蒲赞》正是菖蒲淡雅超脱品质的体现,“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仅道出了菖蒲的独特性格,更是苏轼自己的人生写照。 其实,菖蒲之咏也并非始于苏轼,而早在屈原的辞赋中即已经出现了。《楚辞》中所大量吟咏的“荪”,如“荪桡兮兰旌”、“荪壁兮紫坛”、“荪何以兮愁苦”、“荪独宜兮为民正”、“愿荪美之可完”,皆谓菖蒲。久而久之,菖蒲遂与屈原的崇高气节和峻洁人格联系在一起。 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菖蒲与他们的生活最为贴近的是与端午节的联系。在我国,艾蒿、香包、雄黄酒被称为“端午三友”。按照传统习俗,在端午节,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蒿草、艾叶驱邪,喝雄黄酒、五加酒,吃粽子,挂香囊,以表达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端午三友”之艾叶、菖蒲——驱毒除瘟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先民崇拜菖蒲,还把菖蒲当做神草,还赋予菖蒲人格化,“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因为菖蒲的独特香气和超脱的品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文章最后,附上苏轼的《石菖蒲赞》,让我们在诗句中走近菖蒲,读懂菖蒲。 石菖蒲赞 苏轼 《本草》: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久服轻身不忘,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注云:生石碛上穊节者,良。生下湿地大根者,乃是昌阳,不可服。韩退之《进学解》云:“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不知退之即以昌阳为菖蒲耶?抑谓其似是而非不可以引年也?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赞曰:清且泚,惟石与水。托于一器,养非其地。瘠而不死,夫孰知其理。不如此,何以辅五藏而坚发齿。 独狼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erfeng.com/scpgj/1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挑战老规矩生完宝宝能不能洗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