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丨审美丨发现丨人文

让艺术成为习惯,让美好拥有温度

字子谅,号心斋,

居宁波,造园为业,

书画自娱。

毛慈洁

石菖蒲

文/毛慈洁

毛慈洁 孤洁有节 30cm×40cm 年

  后山上都是毛竹,毛竹开片后上下搭接在一起从竹林深处把泉水蜿蜒引到了寺院,清冽甘甜,经年不断。小时候的我常常好奇这水从哪里流来,却又害怕林深草长,不敢一个人去探个究竟。终于有一天,师公背上药锄,带着我循着水的来处往山上走去。初夏的阳光透过竹林,被分成条条缕缕的光束,在地上散成了金色的碎片,轻快的脚步声惊起野雉,在林子里扑腾着飞起又在不远处落下。

  水流声越来越近,原来是在藏云溪的上游了。藏云溪,源自牛角、夏凉两峰之间,注入五磊寺前真照池。过池西流,流经月亮池,迂回曲折,潺潺而至砥柱石泻入峰洞坑。僧人有“寒光烁破三千界,云月溪山共一家”之句,也许藏云溪因此而得名。水清自可洗心,溪深亦可藏云,隐而不显,沾露抚叶,慰霜咏雪,不温不火,有一份特有的清幽。“五磊润名寺,山暇藏云溪”,溪流听随梵音,日复一日,通灵至性,自是能滤掉浮世尘泥。

  师公是留守在五磊寺的僧人,通医识药。文革时期不许念经拜佛,便采药种花,饲牛喂兔,农禅并举,兼给周围乡邻针灸看病,去藏云溪是采药的。师公指着溪涧水石空隙间那丛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的青草说:这是菖蒲。我因此认识的菖蒲也是端午当天。

  “古涧坐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华”,说的是菖蒲的功效。大概是要取了石菖蒲的根茎,年幼懵懂,只记得师公说可入药,好处种种,已经遥远,只记得指尖余香,久不散去。赋之于心不如受制于神,识其貌不如尽其才。而今回想起来,所谓珍贵,莫过于平凡而尚有用处。菖蒲也如此。

  “石泉何清冷,中有九节蒲,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却是石菖蒲盘根结节于山岩石缝溪涧清流之中的风骨气节的写照。世人赞其清孤,风雅,而我的印象中始终是藏云溪里的一抹绿色,任你如何炒作,设计,分盆,置于何处,它只管轻轻地活出自己,根节努力纵深,翠叶无尽舒展,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一如孩童的心,天真朴素,毫不造作,也如耄耋境况,看透世事,仍坚守本分,所谓孤洁有节。

  一棵菖蒲,不再是案头的清供,文房的摆设,却是童年时的光景。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便真实得像假的一样:一条溪,一座寺,一个人,一株草……

.6.25草草

画事工作室

服务项目:艺术类图书设计出版、展览统筹策划、媒体宣传联盟、艺术家私人助理、自媒体宣传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gj/1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