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话题精华文章

肿瘤病证候与舌象

(1)肺癌;肺脾气虚证

陈某,男,31岁。

初诊时间:

年11月12日(图3-)。

主诉:反复咳嗽3年伴低热1周。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因咳嗽,外院诊断为左肺腺癌。一周前出现不明原因低热,干咳无痰,无咯血,气促乏力,声嘶。头晕,胃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脉沉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舌尖红点,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根偏厚,少量剥苔。

西医诊断:左肺腺癌。

中医诊断:肺脾气虚证。

治则治法:健脾化湿,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合六君子汤加减,1周。

复诊时间:

年11月19日(图3-)。

复诊症状:服药后,发热退,干咳稍缓,时有头晕,声音沙哑,气促好转,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尚可。脉沉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齿痕较前好转,中根白厚苔渐化,边尖剥落加重。

治则治法:健脾化湿,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合六君子汤加减,1周。

(2)肺癌;气虚湿浊内蕴证

何某,女,56岁。

初诊时间:

年2月8日(图3-)。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出现咳嗽咳痰,无咯血,外院诊断:肺鳞癌。刻下:咳嗽咳痰,痰少质稀色白。寐醒后易汗出,乏力,恶心,两侧颈项隐痛,腹中肠鸣,小便急,大便时稀,日行2次。脉弦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白,有齿痕,苔黄燥腻,舌中偏厚。

西医诊断:肺鳞癌。

中医诊断:气虚湿浊内蕴证。

治则治法:补脾益肺,祛湿化浊。

方药:补肺汤合六君子汤加减,2周。

复诊时间:

年3月8日(图3-)。

复诊症状:患者咳嗽咳痰较前缓解,稍觉乏力,两侧齿痛,中脘隐痛,胃纳可,夜寐不安,小便调,大便溏薄。脉弦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较前略有好转,苔黄腻。

治则治法:补脾益肺,祛湿化浊。

方药:续上方加减,2周。

(3)肺癌;湿热壅肺证

李某,女,63岁。

初诊时间:

年11月17日(图3-)。

主诉:肺癌一年,伴咳嗽咳痰加重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因咳嗽咳痰于外院就诊,诊断肺癌,刻下患者咳嗽咳痰,痰白质黏量多,右侧胸骨疼痛,胃纳一般,二便调,寐差。脉弦滑。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红,苔燥,中根黄厚腻。

西医诊断:肺癌。

中医诊断:湿热壅肺证。

治则治法:清利湿热,止咳化痰。

方药:

浙贝母9g猪苓15g炒枳实9g丹参30g川贝母粉3g地龙30g鱼腥草30g大腹皮10g陈皮9g地骨皮15g桑白皮30g龙葵30g猫人参30g葶苈子12g花花椒9g防己9g生黄芪30g

7剂

复诊时间:

年11月24日(图3-)。

复诊症状:患者咳嗽咳痰无明显好转,痰白质黏量多,右侧胸骨疼痛较前缓解,纳可,二便调,寐差。脉弦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红,苔色白黄相兼,苔根黄厚腻。

治则治法:清利湿热,止咳化痰。

方药:

川佛手9g太子参15g骨碎补15g薏苡仁15g北沙参15g蛇六谷30g石上柏30g鸡血藤30g牛角腮30g丹参30g川贝母粉3g地龙30g鱼腥草30g大腹皮10g黄芪30g白茯苓30g陈皮9g地骨皮15g桑白皮30g龙葵30g浙贝母9g炒枳实9g仙鹤草30g大枣15g

14剂

三诊时间:

年1月5日(图3-)。

三诊症状:患者服药后咳嗽好转,痰量减少,痰质仍较稠厚,胸闷气短,稍有咳嗽,胃纳可,大便欠畅,小便尚可,夜寐尚安。脉弦细。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红润,苔黄厚腻,较前明显好转。

治则治法:清利湿热,止咳化痰。

方药:

生黄芪30g防己9g花椒9g葶苈子27冬瓜皮60g猪苓30g茯苓30g泽兰18g猫人参30g龙葵30g益母草30g生白术30g枳实9g泽泻9g桑白皮30g陈皮9g

14剂

(4)肺癌;肺肾阴虚证

王某,女,60岁。

初诊时间:年11月17日(图3-)。

主诉:肺癌术后20个月,伴乏力、胸背部疼痛1月。

现病史:患者20月前,外院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原发性、周围型、左上肺腺癌,左肺上叶切除术后,r-T0N0M1a(右肺)IV期。1月前患者出现乏力、胸背部疼痛。刻下:患者乏力,胸背部疼痛,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视物模糊,胃纳尚可,小便调,大便日行,质软成形,夜寐安。脉弦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红,裂纹,苔白厚腻干,根剥。

西医诊断:肺癌。

中医诊断:肺肾阴虚证。

治则治法:滋养肺肾。

方药:

山茱萸9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药15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15g枸杞子15g茯神15g浙贝母9g石见穿30g石上柏30g地龙30g土茯苓30g虎杖30g鸡血藤15g大腹皮15g桑寄生12g杜仲9g

7剂

复诊时间:

年11月24日(图3-)。

复诊症状:患者乏力改善,胸背部疼痛较前缓解,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胃纳可,小便调,大便日行,质软成形,夜寐安。脉细。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淡红,苔中部偏黄腻,根剥明显好转。

治则治法:滋养肺肾。

方药:续前方加减,2周。

(5)肺癌;肺阴亏耗证

周某,女,62岁。

初诊时间:年12月1日(图3-)。

主诉:左肺癌术后4年,伴乏力1周。

现病史:患者4年前诊断为肺恶性肿瘤中分化腺癌r-TxN3M1b(骨、肝)IV期,外院行手术治疗。刻下:患者乏力,咳嗽少痰,痰色白,质黏,不易咳出,无痰中带血,偶有头晕,无头痛头胀,胃纳可,小便调,大便干结,2~3日一行,夜寐差,服安眠药。脉细弱。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瘀紫,瘀斑,苔少。

西医诊断:肺癌。

中医诊断:肺阴亏耗、气滞血瘀证。

治则治法:补益肺阴,润肺止咳。

方药:

生地黄30g天冬15g麦冬15g芦根30g桔梗6g杏仁9g鱼腥草30g地龙30g枳实30g枳壳30g瓜蒌30g浙贝母9g厚朴15g莱菔子30g川贝粉3g当归9g紫菀15g紫石英30g赤芍30g炒白芍30g仙茅9g

7剂

复诊时间:

年12月10日(图3-)。

复诊症状:刻下患者自诉乏力,仍时有咳嗽,痰白质黏,不易咳出,偶感头晕,无头痛头胀,胃纳可,小便调,大便仍干结,2~3日一行,夜寐服安眠药。脉细弱。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瘀紫,瘀斑,舌质较首诊无明显改变,舌苔有新生之象。

治则治法:补益肺阴,润肺止咳。

方药:

生地黄30g天冬15g麦冬30g芦根30g桔梗6g杏仁9g鱼腥草30g地龙30g枳实30g枳壳30g瓜蒌30g浙贝母9g川贝母粉3g当归9g厚朴15g莱菔子30g紫菀15g紫石英30g赤芍30g炒白芍30g仙茅9g

7剂

(6)肺癌;肺阴亏虚证

周某,女,69岁。

初诊时间:

年11月15日(图3-)。

主诉:肺癌术后1年半,乏力1月。

现病史:患者1年半前诊断为右肺下叶肺腺癌,行手术治疗,有高血压,甲状腺肿腺瘤病史。刻下:患者乏力,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咯血,无发热,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尚安。脉细数。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紫暗,舌尖红,舌体瘦小,苔白根腻。

西医诊断:肺癌。

中医诊断:肺阴亏虚证。

治则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2周。

复诊时间:

年2月4日(图3-)。

复诊症状:干咳、咽喉不适较前稍好转,疲乏,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脉细数。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已转红润,苔白腻,根腻好转。

治则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上方加减,2周。

(7)肾癌;湿热内蕴证

周某,女,63岁。

初诊时间:年11月8日(图3-)。

主诉:肾癌术后半年,伴腰背部疼痛半月。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诊断为右肾恶性肿瘤T1aNxM1(骨)IV期,外院行手术治疗。半月前,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刻下:患者发热,腰背痛,盗汗,乏力,纳一般,稍有反酸,小腹拘急,夜尿3~4次,夜寐一般。脉弦滑。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红偏瘦,苔黄厚腻燥。

西医诊断:肾癌。

中医诊断:下焦湿热证。

治则治法:清化湿浊,清利湿热。

方药:藿朴夏苓汤加减。

藿香9g姜半夏9g茯苓30g猪苓15g茵陈30g石菖蒲9g炒山楂15g神曲15g炒山栀9g泽泻9g枳壳15g枳实15g生米仁30g砂仁6g蔻仁6g大腹皮9g郁金9g土茯苓30g虎杖30g川楝子9g鸡内金15g

7剂

复诊时间:

年11月19日(图3-)。

复诊症状:体温平,腰背痛反复,盗汗减轻,乏力好转,纳一般,小腹拘急明显改善,二便调,夜寐一般。脉弦滑。

图3- 二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红,苔黄厚燥,较之前加重。

治则治法:清化湿浊,清利湿热。

方药:因之前方药无缓解且加重,故改用二陈汤合三仁汤加减,2周。

(8)结肠癌;湿热内蕴证

高某,女,57岁。

初诊时间:年10月26日(图3-)。

主诉:结肠癌术后11个月,伴胃脘不适1个月。

现病史:患者11个月前外院诊断为结肠腺癌p-T3N0M0ⅡA期,行手术治疗。1个月前患者出现胃脘不适,腹胀,伴嗳气,无反酸,口苦,时有头晕,胃纳欠佳,二便调,夜寐尚可。脉弦细。

图3- 首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紫暗,苔色淡黄,苔质燥腻,舌中微厚。

西医诊断:结肠癌。

中医诊断:湿热内蕴证。

治则治法:清利湿热,和胃润燥。

方药:

旋覆花18g姜半夏9g茯苓30g干姜3g枳壳18g枳实18g厚朴9g薏苡仁30g鸡血藤15g野葡萄藤30g藤梨根30g蛤蚧9g砂仁6g姜竹茹9g党参9g鸡内金15g神曲15g

7剂

复诊时间:年11月10日(图3-)。

复诊症状:患者腹胀好转,胃纳一般,大便欠畅,夜寐欠佳,入睡难。

脉细。

舌象特征:舌色转红,苔色黄燥,偏厚。

治则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

旋覆花18g姜半夏9g茯苓30g干姜3g枳壳18g枳实18g厚朴9g薏苡仁30g鸡血藤15g野葡萄藤30g藤梨根30g蛤蚧9g砂仁6g姜竹茹9g党参9g鸡内金15g神曲15g合欢皮15g首乌藤30g淮小麦30g

7剂

图3- 二诊舌象

三诊时间:

年11月17日(图3-)。

三诊症状:刻下患者胃脘不适较前好转,口苦嗳气减轻,夜寐较前好转。

图3- 三诊舌象

舌象特征:舌色尖红根紫暗,黄苔较前消退,苔燥减轻,根部淡黄薄腻。

治则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续守原方,2周。

中医舌诊:舌诊在病证诊断中的应用图解(4)

中医舌诊:脾胃病证候与舌象医案

中医舌诊:心脑血管疾病证候与舌象医案

加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changpua.com/scply/9505.html